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

丘成桐批香港教育 平均主義精英減產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11/4/lpuk.html
(明報)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學生於國際數理比賽上屢獲殊榮,但曾獲3個世界頂級數學大獎、現任美國 哈佛 大學數學系主任的國際數學泰斗丘成桐教授認為,香港鮮有出現成功的數學家,是因為香港不重視精英教育,只著重平均主義,把精英學生的水平拉低。

﹁私立轉公立後水平下降」

內地出生、在香港長大的丘成桐昨日在新書發布會後接受訪問時指出,中港的年輕學生大多聰明,但很少學生能成為數學家,「中國人對純學術的興趣不大,多半都講求實用……他們(青年)多在經濟方面發展」。他續稱,香港上世紀50至70年代出現過不少傑出的數學家,在近20年已少了很多,與近年精英教育減少不無關係,「以前香港多私立中學,當中很多都很高質素;至二三十年前開始轉為公立(津貼)學校後,水平就下降了」。

做學問貢獻人類非掙錢

現今學生在學術方面發展的甚少,丘成桐認為這與社會功利化有關,不少學生都希望能在畢業後數年掙大錢,但他強調做學問是為人類作出貢獻,需要有高尚情操才可以做到,他說﹕「大學生只要做好學問就不怕沒好待遇,只是不可能期望如大商家般有錢……以前最傑出的數學家只想做好學問,而不顧掙錢與否。」

現於哈佛大學教書的丘成桐眼見美國出現了不少科技層面的領導者,但中港卻相當缺乏這類領軍人才,他表示這是平均主義帶來的問題,「即使是表現好的學生都很難學更深的東西,反而在平均化下被拉下來」。他又指出,美國優秀的中學為培育優秀學生下了相當工夫,除使用一流大學的課本講學,他們擁有的設備更可與大學媲美;哈佛大學一年資源投放達35億美元 ,遠超香港所有大學投資額的總和。

指哈佛資源超港大學總和

面對未來香港的發展,丘成桐不諱言不論科技還是經濟,都需要有領軍人才,因此教育不能只培養普通人,「若一隊軍隊上戰場,士兵們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將軍帶領,那就打不到仗了」。他認為香港社會需接受少數精英的存在,給那些優秀學生有發展的空間,「在香港拿到博士學位根本沒有出路,結果就為他人作嫁衣裳,令他們外流到美國等地去了」。

聖保羅收生講座爆滿 直資醜聞無損家長信心

(明報)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審計報告揭發直資學校帳目和行政混亂,但無損家長的信心。直資的中西區傳統男校聖保羅 書院昨日舉行中一收生簡介會,兩輪講座吸引逾1500名家長和學生慕名而來。對於被審計報告批評學費減免或獎學金撥款低於學費收入應撥出金額,聖保羅書院校長對指控表示奇怪,強調校方一直與教育局緊密合作,當局事後亦指學校只犯了「輕微技術錯誤」。

2002年轉為直資、去年退出統一派位的聖保羅書院,今年有180個中一學額,約80個預留給直屬小學學生,其餘學額自行收生。在一小時簡介會上,校方除派出通告披露下學年學校預算盈餘為800多萬元外,亦多次向家長表明學校提供學費減免,若學生家庭月入少於1.5萬元,更可獲全免學費。

校長:一向慷慨發獎學金

主講簡介會的校長John Kennard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學校在教育局披露「違規」名單前從不知學校犯規,他對當局處理手法感失望,又表示不明白有關獎學金不足的指控,「學校一向對發放獎學金十分慷慨,亦從未接獲家長投訴」。當局在事發後,已派中西區官員與學校接觸,表示學校「犯了輕微技術錯誤,修正項目便可」。他指今年出席簡介會人數不跌反升,反映學校未有受事件影響。

家長:留意教學質素多於行政

出席簡介會的家長林太坦言,有留意校方在學費減免的安排,但未有受審計報告影響報讀心儀學校,「反而最擔心統一派位派錯了,會預先為兒子報讀4間直資」。林太又說,從網上資料已可了解學校教學方向,出席簡介會是希望留意教職員的熱誠,「試過有教職員態度惡劣,一定不會報讀,親身體驗比看報告更重要」。

家長關先生認為,每間直資學校也有自己的難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官校津中也可能犯錯」,他說審計報告指的多是學校內部行政,但家長相對較關心學校教學質素。

明報記者 鄭穎瑩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周日話題﹕名校教了我什麼——女校生的反思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04/4/lljy.html
(明報)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直資名校被揭發一大堆混帳,那部古老幻燈片機就在我的腦袋開動不斷重播我的中學校園片段,晃眼已是十多年前的泛黃舊事。

我的母校,是港島區一家有逾百年歷史的女校,人稱「老牌名校」、「貴族學校」。我曾經為自己能夠入讀這樣的名校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們一班女生,既能說流利英語、又懂得吃西餐禮儀、亦能夠淡定自信於人前表現自己,根本唔將隔籬學校著旗袍紮孖辮的四眼妹放在眼內。

直至我做了記者,我才發現,所謂名校生獨有的自信、傲氣,還有世故、現實,跟那隻只懂呱呱叫的井底之蛙,沒太大分別。

八九六四 那年,我在鰂魚涌一間街坊中文小學讀小五。我是班長,自發貼了大堆剪報,發起同學手纏黑布。翌年六四1周年如是,我還記得我們和班主任一起哭。

1991年,我被派到那所名女校升中一,班主任比我更興奮,我卻戰戰兢兢。

我被編入全級最top的A班,噩夢開始——老師上課全講雞腸我聽唔明、英文堂默生字我無個寫得出、原校小學升上來的個個都已埋堆唔受我玩,和我一樣的外來生全班只有五六人,她們不是半唐番就是英文小學出身,來自中文小學的好像只我一個。

同窗:我唔想自己中文咁叻

中文堂,成為我的避難所,也是我唯一找回點點信心的課堂。可惜,我的同學都看不起中文,反而為自己中文成績遜於英文而感「自豪」。我很記得,中二那年我的同窗中文測驗全班最高分,她放學時卻苦瓜乾面口道﹕「我唔想自己中文咁叻,我要英文勁呀。」

不單我的同學,後過渡期年代的修女校長,也不將中文放在眼內。中三起我加入中文辯論隊,校方對我們的重視遠不及英文辯論,我的大師姐隊員都是高材生,閒談時笑道﹕「校長唔理我口地仲好,輸咗都無壓力。」據說,修女校長的臉孔在回歸後180度轉變,小師妹通風報訊,Sister近年經常強調要向北望學好普通話,轉直資後又花大筆錢裝修 搞個什麼孔子學堂,希望girls都要學好中國文化。

名校,就是如此現實。它貫輸的價值觀是七個字——識時務者為俊傑。不單校長,老師、同學,都很懂得做人——做一個成功的主流香港人,當然離不開一個錢字。

名校價值:識時務者為俊傑

我的同學,家住干德道司徒拔道,每天司機駕著勞斯萊斯定時定候接送。中二那年,富家女邀請我到她的大潭複式洋房,我到今天仍記得那個無敵大海景。那晚,我回到數百方呎的舊樓——我的家,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

同學雖然有錢,但她們不算show off——應該說,她們由開口講英文到言談間展現個人長處,是骨子裏自然流露的自信,外人覺得她們「寸」、「扮口野」,但那其實是她們是獨有的上流社會溝通方式、貴族間的溝通密碼。午飯鐘響,校園是中英夾雜的喧鬧、好動女生在球場打英式netball而非籃球羽毛球、貪靚的討論暑假去歐洲買什麼名牌。沒有人會談六四,也懶理香港回歸將至。

我當年自覺格格不入,這幾天我不停思考,這個年代獲獎學金的窮學生,入到直資學校後,可有當年我的自卑、孤單?

年輕的我用了半年時間,流了很多淚水、開了多晚通宵,就全程投入校園生活,學懂說美國 口音英文、不怕在堂上舉手答問題、在同學面前不再害羞,我學會了如何做個presentable的名校生。我的成績由包尾變成中等,更獲頒全年進步獎。我開始享受校園生活,和我的富家同學一起溫習看戲談天說笑。我享受自己被標籤成「A班精英」,有名人來校探訪,校長只會把他帶到我們A班;朗讀話劇跳舞我們A班都拿冠軍;老師最疼惜的又是我們A班。

勝王敗寇的遊戲規則

名校的遊戲規則是「精英制」,你入了A班、拎到獎,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如盛放牡丹成眾人焦點,其他班別的同學,只是你的綠葉。名校精英制,簡單來說是套用職場遊戲規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職場的上位伎倆,名校生早在少年十五二十時就學懂——懂得識時務、懂看人眉頭眼額、懂把握機會表現自己長處。但少女含苞待放的天真純情,去了哪兒?年輕人對社會的熱血,為什麼丁點都不見?

中六那年,我被同學選了當Head Girl(雖然我不是會考狀元)。那年我18歲,成年了,看到所謂名校生、我的同學師妹,很多人雖然表面自信家境富裕,但其實心靈空虛,有的放學流連百貨公司不願回家、有的故意不穿整齊校服引人注意。我將我的發現告訴校長老師,希望他們多花時間關心同學,而非一味叫她們參加比賽幫學校拎獎。

結果我被大駡,更被視為最不聽話的Head Girl。

10多年了,如今,我不少中學同學都很有成就,有的是某某大公司主管、有的嫁了有錢人錦上添花。數月前,在婚宴重遇昔日的A班同學,她們說起自己的職業、老公、子女,當年班房裏的自信又再呈現,表現自己似乎是名校生的終身任務。

可是,我已不再是A班那個小薯仔,我不想再追隨A班大隊了。

離開名校投身記者工作後,我看到世界之大,不是只有干德道豪宅、生活也不是只有名牌拎獎、做人的價值也不是只懂得看人眉頭眼額。世界之大、胸襟之廣,是即使我們家住干德道,也知道香港有個地方叫深水埗有很多板間房;即使我們追逐名利,也關心世界大事懂得分辨是非黑白,而非趨炎附勢。

倒模生產典型香港人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訓練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批判思想。但名校在這方面做到幾多?名校最成功的,是它大批倒模生產一個個典型香港人——實際、精叻、識上位、識表現自己。但更深層的價值——真、善、美,名校又教了幾多?

這個每個名校生都應思考的問題。

後記

我不憎恨我的母校,畢竟它教曉我很多實際的。到今天我最好的朋友,都是和我背景類近的中學同學。雖然她們不讀報、不關心時事,但都有一顆溫柔的心。我預科時的中文老師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我的死黨。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香港人不要盲目貪慕名牌。所謂名校的教育理念,你作為家長是否認同?更重要的,是你希望學校教曉你的子女什麼?

而我最希望,香港出色的窮學生與富學生,都有平等機會入讀優質學校,這卻是我對直資概念的最大質疑。

文 蘆葦

編輯 屈曉彤、劉逸芝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讀書無用論」瀰漫內地社會

http://hk.biz.yahoo.com/101127/364/404cg.html
11月 28日 星期日 07:24 更新
《華爾街日報》--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近日表示,從2003年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同期內農民工的月工資由700元躍升至1200元。二者的差距呈現縮小的趨勢。蔡昉同時承認,大學畢業生工作幾年後的薪水變動率將遠高於農民工,但仍擔心這種現象造成負激勵的效應──“幹嗎要去讀書?”


相關文章
中國大學學歷只值300塊?
中國通脹攀升 工資會跟著漲嗎?
就業嚴峻緊逼中國“蟻族”
中國農民工就業狀況出現起色
中國為何腐敗難除?
這並不是一個新話題。2006年初,當時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抽樣調查曾顯示,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預期為1100元,而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對月薪的預期僅為1000元左右,這在當時也被稱為新一輪“腦體倒掛”(即“體力勞動者的平均收入高於腦力勞動者”),“讀書無用論”的思潮也再次泛起。

客觀地說,目前“腦體倒掛”的現象的確部分存在,但這是不是一種普遍現象還有待更權威和全面的調查,至少目前的調查結論還不足為信。而且,“讀書無用論”的再次泛起也不僅僅是因為“腦體倒掛”,“腦權倒掛”的現象更值得警惕,較少受到制約的“權力勞動者”全面介入市場成為最大的獲益者,“萬般皆下品,惟有權力高”是更大的負激勵。從上世紀80年代的“腦體倒掛”,到上世紀90年代的“腦體正掛”,再到目前的“腦權倒掛”,這體現了中國改革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命運波折。在現階段關注“腦權倒掛”更具現實意義。

不得不說,大學生低收入群體的確存在,他們聚居在一起,也被稱之為“高知、弱小、聚居”的“蟻族”,他們是繼農民、農民工和下崗工人後的又一個弱勢群體。但是,如果總是把大學生和農民工兩相比較,總是比較弱勢群體“誰比誰傻”,從而得出“腦體倒掛”進而“讀書無用”的結論,是偏離了軌道,無助於認清社會發展的真相和規律。

從常理來看,如果都以平均工資來衡量,且比較的是同一年齡群體的話,即使是所謂“蟻族”的平均工資總體上也應該是高於農民工的,目前不應該存在十分反常的“腦體倒掛”。當然,也有一些數據可供參考,在《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中,作者根據其2009年對北京七個大學生“聚居村”發放的563份調查問卷計算,被訪者(90%左右在20-30歲之間)月平均稅前收入為2154元,其中約有35%的人月平均稅前收入在1500元以下。而2009年,中國人保部給出的數據是農民工月工資在1400元左右。

當然,如果考慮到教育成本的因素,在就業初期,由於供需的錯配,部分大學生的收入確實相對偏低,如上所述,約有35%的“蟻族”收入接近或不如農民工,這似乎有些不劃算,覺得“讀書無用”也順其自然。但是,這種說法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這部分大學生只佔少數,而且他們更多的是民辦高校專科畢業的,他們是教育產業化和教育擴招過程中的犧牲品,由於學校教育和自我學習能力的雙缺失,也許他們只能算作有文憑的體力勞動者,我們很難接受他們沒有讀書就覺得“讀書無用”的說法。另一方面,即使他們曾經刻苦讀書,也要認識到,知識轉化為財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是存在時滯的,要關注教育投資的長期回報率,而不是短期的起薪。當然,教育投資的長期回報與體制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進程密切相關。

正是後一點讓我們接近“讀書無用論”的真正原因和危害,那就是目前中國教育投資的長期回報率並不令人滿意。即使努力讀書、勤奮工作並不一定會讓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盡管比農民工們要強),一流的腦力勞動者不如二流的權力勞動者,人們對“教育”這個在市場經濟中消除不平等的有效途徑產生了巨大懷疑。這種“腦權倒掛”不僅導致低收入的大學生群體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中二生4萬現金校內豪派 另贈8部iPhone 換同學排隊叫「軒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8/4/lhvl.html
(明報)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大埔 恩主教書院一名中二學生上周在校內向同學派4萬元現金和8部iPhone,換取他人叫他一聲「軒哥」,務求在鍾情女生前揚威,作為追求異性的「彈藥」。「軒哥」派錢期間引來全校哄動,不少學生願以一句「軒哥」換取現金,但派錢活動隨即遭校方叫停。校長葉德明回應時承認有此事,「已交由訓導主任處理」。

祖母給4萬「買口野食」 派錢全校哄動

教育界近年十分關注「港童」現象,擔心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甚至過分提供物質生活扭曲下一代價值觀。多名教育學者均認為,事件中反映無論派錢者或收錢者,其「金錢」價值教育不足,以為金錢可作炫耀工具和換取別人的尊重,家長和學校有必要及時提供輔導(見另稿)。

事發上周四,當日在場目擊的中三生謝同學說,他午飯後回課室期間,見中二級走廊聚集了大批同學,細聽同學討論,知道有一名叫阿軒的中二學生,把祖母所給的4萬元「買口野食錢」,分成多疊100及500元帶回學校,並攜帶8部估計總值逾3萬元的iPhone手機向同學派發。他說,阿軒把錢逐張分發,每名向他領錢的同學要稱呼他「軒哥」。

謝同學說,大批同學聞風而至,他也曾嘗試排隊,直言「邊個有錢唔想要,個個都想要」,但事件很快被校方阻止,他只能失望而回。

同學料為追求女生炫耀

謝同學形容,派錢期間全校哄動,「全校學生都在不同樓層向下望,並在一樓集結,因過分張揚,很快便被校方揭發,在午飯完之前,兩個訓導老師收起了已派出的電話和錢,並叫阿軒去訓導處」。他相信有部分同學已「偷偷拿到錢」,而阿軒現時在校內已無人不曉。

有熟悉阿軒的同學表示,阿軒的錢是祖母給他的,但並不了解其家庭背景,平日阿軒在校內亦沒過分誇張的行為,只是偶爾會請同學吃東西,故對其派錢行為感突然。另一知情學生相信,阿軒為追求心儀的女同學,故在同學面前炫耀以獲取歡心。

校長承認事件 「已交訓導」

恩主教書院校長葉德明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知道有件咁嘅事,但有咩問題?我口地已經交咗畀訓導老師處理」,他拒絕透露校方會否處分學生。

有學生把當日派錢事件在網上傳開,有一名聲稱「排隊等派錢」的學生,上周六於網上討論區「踢爆」事件。事件發生至今已有逾300人留言,有學生表示「有拿到一百元」、有網民表示「我每日叫你10聲叫足8個月都得,好過返工」,也有網民批評「學生行為有問題」。

明報記者 鄭穎瑩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中大生發明「細菌硬碟」奪獎 1克大腸桿菌儲存90萬GB數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4/4/lfjh.html
(明報)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一般市民會透過電腦硬碟儲存資料,一班中大生則發揮創意,結合電子工程和基因研究等知識,成功以細菌的基因密碼作為儲存媒介,研發出利用極小量大腸桿菌儲存大量資料的「生化硬碟」,1克細菌容量足夠儲存超過3億張數碼相片或音樂。中大生發明在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基因機器設計大賽(iGEM),與其他11個亞洲地區參賽隊伍共同奪得金獎。

中大昨為奪獎學生舉行祝捷會,校長沈祖堯表示,醫生和學界普遍將大腸桿菌視為「該殺」的細菌,要以抗生素消滅,但學生運用想像力,將資訊植入細菌基因內,像儲存資料的記憶卡一樣,相信將來可應用於人類生活之中。

資料編成DNA注射入細菌基因

研究成功將文字等資料,透過電腦程式編碼和排序,再將資料編製成DNA基因密碼,再以注射方式植入細菌的基因中。只要透過基因排序洗牌,便可再以「算式解碼」取回資料。

其中一名獲獎學生、中大生命科學學部哲學博士二年級生余志承表示,透過新技術,1克細菌(約1000萬粒)可儲存多達90萬GB數據,相等於450個現有最大容量的2000GB硬碟。現階段研究未完成具體將細菌製成記憶硬碟的方法,研究隊伍會繼續嘗試將圖像資料放入細菌基因中。他表示,今次研究採用大腸桿菌,是由於該細菌相對上較安全,實驗期間沒有學生感染細菌。

學者:助基因食物加專利條碼

參與研究的11名學生,有4名學生參賽時只是一年級本科生,其中麥嘉欣坦言,由於研究需求的技術非書本知識,自己要花較多時間和決心閱讀科學家的研究報告,而團伍除了整個暑假專注研究,亦要花大量時間籌備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 發表研究及製作網頁,她坦言同學彼此獲益良多,明年會再次參賽。

負責帶隊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認為,今次學生的研究已達畢業生報告的水準,首次參賽又成功在130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績令人鼓舞。而當中創新的細菌加密技術,將來或可為基因改造食物加入專利條碼,保障食物安全。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河套高等教育區容4大學 基建成本百億 港大率先遞建議書



(明報)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港深兩地政府合作的落馬洲 河套區發展計劃昨同步展開公眾諮詢,初步擬定將河套區心臟地帶打造為高等學府與創新科技區,預留供1至4間大學發展,以容納2.4萬名學生,預計最快2013年動工,首批教育設施於2020年率先啟用,初步基建成本為100億元。本港多間大學表態支持,其中港大已率先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發展區佔地87公頃,劃分為三大地區,其中A、B區位於香港境內,港府將主力把可建樓面面積為120萬平方米的A區發展成5個功能區,當中核心地帶為高等教育區,會預留72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興建1至4間大學。規劃署 副署長凌嘉勤稱,兩地多間大學均對計劃感興趣,當局亦歡迎歐美高等學府參與。至於是設立新大學、現有大學分校或由兩地高等院校協辦專科學院,會交由公眾諮詢和兩地教育局再作研究。他強調預留面積已相當於1.2間香港大學 ,有需要時會靈活調配其他發展區域。

面積相當1.2間港大

河套區另一亮點是佔地33萬平方米的高新科技研發區,面積相當於科學園,會作高新科技研發與文化產業,預計可創造2.9萬個就業機會。

多間本港大學表態支持,港大發言人指有興趣在該區建設校區,認為任何有助校方擴闊校區的建議,均可助港大進一步發展教研工作。中大對計劃初步表示有興趣,指校園有臨近深圳 之便,可回應珠三角 地區對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的需求;科大稱會積極研究,認為規劃有助本港高等教育和科技的長遠發展;理大 亦指有意參與。

凌嘉勤透露,曾有意見把河套區發展成產品加工或商業展銷區,惟面對全球競爭,兩地最需要高知識型人才而非廉價勞工,香港可善用教育優勢,兩地合作培訓人才。

諮詢兩個月 最快2013年動工

相鄰的B區主要為河套區提供對外連接道路,會研究把沿路地區與A區的商業區闢作餐廳、銀行、酒店等,以供附近區域的人口使用。位處深圳皇崗口岸的C區已預留土地作科技文化與信息交流區,現有居住區亦會照顧A區人口的住屋需要,長遠會興建兩個車站連接深圳鐵路網,並縮減貨運功能。

河套區原屬深圳市範圍,經深圳河改道後納入香港範圍,深港分擁業權和管轄權。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廖振新表示,道路、污水系統等基建成本預算為100億元,至於兩地如何攤分基建成本和整個計劃的工程費用則有待研究。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為期兩個月至明年1月22日,其間將在兩地舉辦公眾論壇,蒐集初步意見,其後將公布具體設計並作第二階段諮詢,期望最快2013年動工,2020年首批教育設施率先啟用。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直資10年 學校變金礦

(明報)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直資學校政策源自90年代,原意是發展一個強大的私校網絡,使學校種類更多元化。至2000年代,前教統局 局長李國章 及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 推出教育改革,更加速更多中學轉成直資。不過,教育局對直資的監察遠較津貼中學寬鬆,使學校頓成辦學團體的「金礦」。

審計報告指出,直資政策可追溯至1988年的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1990年正式落實,以促進學校多元。不過,資深教育界人士透露,回歸前只有左派學校(如福建中學、培僑書院等)及平民私校(伯裘書院等)能納入政府資助行列,未能建立強大的直資系統。

不過,在2000年至06年任職教統局局長的李國章及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的羅范椒芬,共同推出教育改革,教育界立法會 議員張文光 表示,當年羅范椒芬為教育改革,為了下放校長管理權力,向傳統名校促銷直資,包括開放收生、學費調整的大權。

教育局對直資的監管相對寬鬆,直資學校一方面可獲政府以按學生人頭方式資助,每名學生資助額由2.8萬至5.6萬元不等,另外可向學生收取學費。此外,學校更可自決以英語教學,甚至籌款興建宿舍等。由於財政管理具自由度,亦不受近年殺校影響,吸引不少學校轉型直資。局方一般只要求學校交代帳目,但甚少對違規問題重罰。

張文光表示,直資中學的問題10年也不能糾正,他警告,直資學校問題尚未完全暴露,並批評「政府有何理由批出直資學校資格8年,容許該校不用簽約,實在匪夷所思」。

真道購物業 招呼內地校長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18/4/lbk8.html
(明報)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15:45
直資學校將軍澳 真道書院被審計署 揭發,動用1000萬元購入3項物業,並用15萬元,招呼1000名內地校長來港。

審計署的報告指出,枋方未有獲校董會同意,用15萬元招呼1000名內地校長,來港交流,並沒有經公開招聘程序,聘請36名員工。

真道書院今早在早會上,派出主任向學生承認,學校為外籍老師提供宿舍,沒有違法,他們將派家長信,向家長解釋。他們亦會發出聲明解釋詳情。

有學生家長今早表示,希望學費最好能用於學生身上。

(即時新聞)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直資名校倘不縮班 2/3官津校「二殺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8/4/l5ea.html
(明報)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中學適齡學童下降所引致的縮班殺校問題。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指出,若直資學校及全港三分之一官津名校不自願減班,全港其餘三分之二的官津學校在2016年將會「兩間只能活一間」。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教育局藉人口下降的契機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議員促推中學小班

陳維安表示,2009至2016學年,中一新生人數將大減2.1萬人,由7.5萬人跌至5.4萬人,扣除直資及私校後,若所有官津學校一同承擔學生人口下跌的壓力,2016年將可保住三分之二學校;但若全港官津學校中,有三分之一受歡迎學校置身事外,餘下的三分之二中學,在2016年只能保住其中49%,即兩間學校只能活一間。

會上多名議員均要求教育局把握人口下跌的機會,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其中公民黨 余若薇 質疑,過往教育局曾誇大小學推行小班的經費,認為教育局長孫明揚 早前指中學改行小班需要400億元是「廢話」,要求對方收回言論。

出席會議的教育局長孫明揚回應稱,不會收回有關言論,並反駁指政府推行政策屬行政主導,當年小學推行小班是由特首曾蔭權 親自拍板決定,教育局負責執行。他又指政府需按事情輕重緩急來推行不同政策,現階段會先透過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解決部分中學殺校問題。

直資名校倘不縮班 2/3官津校「二殺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8/4/l5ea.html
(明報)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中學適齡學童下降所引致的縮班殺校問題。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指出,若直資學校及全港三分之一官津名校不自願減班,全港其餘三分之二的官津學校在2016年將會「兩間只能活一間」。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教育局藉人口下降的契機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議員促推中學小班

陳維安表示,2009至2016學年,中一新生人數將大減2.1萬人,由7.5萬人跌至5.4萬人,扣除直資及私校後,若所有官津學校一同承擔學生人口下跌的壓力,2016年將可保住三分之二學校;但若全港官津學校中,有三分之一受歡迎學校置身事外,餘下的三分之二中學,在2016年只能保住其中49%,即兩間學校只能活一間。

會上多名議員均要求教育局把握人口下跌的機會,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其中公民黨 余若薇 質疑,過往教育局曾誇大小學推行小班的經費,認為教育局長孫明揚 早前指中學改行小班需要400億元是「廢話」,要求對方收回言論。

出席會議的教育局長孫明揚回應稱,不會收回有關言論,並反駁指政府推行政策屬行政主導,當年小學推行小班是由特首曾蔭權 親自拍板決定,教育局負責執行。他又指政府需按事情輕重緩急來推行不同政策,現階段會先透過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解決部分中學殺校問題。

浸大十年大計 「叮走」欠佳講師

學府風——
浸大十年大計 「叮走」欠佳講師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128636§ion_name=wtt&kw=49
2010-11-08
一直以來,大學講師、教授要升職,除教學優異外,論文和研究數量也非常重要,故不少講師、教授在教學之餘,也要在其研究的範疇有所表現。早前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公佈十年發展大計,其中一項就是檢討教師評核機制,包括建議晉升教學優異的講師,但同時引入評估方法,「叮走」持續表現不理想的講師。

陳新滋提到,由於過往多側重講師的研究成果,間接減少了部份教學優異講師的晉升機會。為了不想有「漏網之魚」,浸大計劃嘉許三至四位教學表現優異、研究水平中等的講師。陳新滋更希望借鏡台灣的清華大學,凡連續三年奪獎的講師,可直接晉升為講座教授。

更新教員「賞罰」機制

除表揚優秀講師,對於教學表現不理想的講師,會先由優異講師協助觀課,提出建議,並給予一年時間改善,若發現有關講師的教學表現沒有改進,則「無得留低」。陳新滋稱,中學教師教不好,學生只可「聽天由命」,但到了大學則不可能再有同樣情況,每科質素均須得到保證,以便維持良好的教學水平,但強調不會「殺錯良民」。




效仁問過浸大職工會主席李建賢,他認同校長提出的改善方向,認為是適當時候推行,但要諮詢持份者意見。「講師或教授本來主力研究,大多未有接受教學訓練,並不是專做『棟篤笑』,但若講師上課時自說自話,或極力搞笑引起學生注意也不健康,因此校方須提供指引及支援,以免講師無所適從。」

職工會:須定清晰指標

李建賢又跟袁效仁講,校方在「賞罰」的條文中,須設定清晰指標,不同學科或學系,應有不同彈性處理,即使被評定表現不理想的講師,也可轉教其他部門、多讓他們接觸研究或行政工作,不能「兩黃一紅」便「出局離場」。「校方不應一刀切處理,應先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及檢視其他處理辦法。」

袁效仁覺得有賞有罰是合理機制,有獎賞才有推動力做得更好;至於罰則,希望浸大可以加強與教職員聯繫,增加透明度,落實推行時才能獲教職員認同。

袁效仁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中學引入軟件 抄功課現形 理大讓10校試用 遏歪風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5/4/l3rq.html
(明報)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通識教育科要求學生做專題探究,但學生只需上網將資料「剪下再貼上」即可濫竽充數交功課,令教師防不勝防。理工大學 計劃向中學引入大學使用的防抄襲電腦軟件,軟件會以不同顏色顯示學生的抄襲程度,最快明年初讓10所中學試用,若效果理想將推廣至全港中學,預計每名學生每年所需費用不多於5元,希望遏止中學生「抄功課」歪風。

負責計劃的理大 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課程主任梁志堅表示,大學自04年起引入防抄襲電腦軟件,「只要將功課上載到系統,透過系統搜尋引擎,功課內抄襲部分即無所遁形,連資料出處的網址都會一併顯示,並會以不同顏色顯示抄襲程度」。

大學功課相似度10至20%

系統亦會分析學生整份功課與網上資料「相似度」。梁志堅透露,過往網上資訊太多,即使教授對功課內容有所懷疑,也無法斷定學生抄功課,引入系統後,學系曾將舊生功課上載系統分析,「發現平均每份功課有10至20%相似,嚴重者多達一半內容相似,甚至有學生抄襲舊生的功課」。

曾於中學執教的理大副校長特別助理尹志強表示,現時中學教師亦面對同樣難題,「以通識科為例,學生只需上網搜索,然後將資料湊合成功課即可,但他們在過程中毫無得著」,因此理大計劃將軟件引入中學,協助中學教師解決學生上網抄功課的問題。

教導學生融會資料 非抄襲

理大將於明年初推出先導計劃,為10所中學約40名教師提供培訓,教他們使用防抄襲軟件及試用一個學期。同時理大會申請優質教育基金,購買防抄襲軟件的使用權供全港學校使用,預計每年需要百多萬元,若以學生人頭計算,每名學生每年所需費用不多於5元。

梁志堅強調,將防抄襲系統引入中學,並非要捉拿所有抄功課和抄網上資料的學生,「是為學生提供藉口,向借功課抄襲的同學說不,扭轉學生抄功課的歪風」。另外,他希望中學教師能透過軟件,鼓勵學生將資料融會貫通,並教他們正確引用資料方法,提升學 生尊重知識產權的概念。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住學校宿舍 親簽教師聘書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09/4/kmty.html
(明報)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杜葉錫恩現任慕光英文書院校監,住在學校宿舍,每位教師的聘書都由她親自簽署。雖然她不良於行,右耳需戴上助聽器,但一談到學校發展,即如數家珍,「這裏1,300位學生,超過一半學生來自基層家庭,若學生因經濟問題難以支付課外活動及學校旅行費用,會獲額外資助,所有名單保密。」

「我在英國 紐卡素 的貧民窟長大,若無獎學金可難以想像如何完成中學及大學課程。如果我精神好些,會想認識多些師生。」杜葉錫恩畢業於位於紐卡素的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分部,1946年與首任丈夫William Elliott結婚。

1948年,二人被教會派往中國傳教,後來被中國政府驅逐往香港。1950年代她不認同教會開辦幼稚園只求更多人信教的目的,與丈夫意見不合,決定離婚。

兩年後,她邂逅第二任丈夫杜學魁,二人相知相交,1960年代創辦慕光英文書院,直到1985年結婚,當時她已71歲,杜63歲,暮年戀成為一時佳話。婚後二人同住書院宿舍,客廳掛了一幅杜學魁的畫像,笑容慈祥。

夫妻同重教育 一生死守夫旁

杜葉錫恩說︰「丈夫是一生正直,大公無私,我們同樣重視教育,學校成立『杜學魁教育基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杜葉錫恩的姐姐住在英國,自丈夫2001年離世,她本可回當地與姐姐同住,但卻寧願留守香港。她說:「丈夫在港沒有什麼親戚,但我們有個協議,我死的時候會陪在他身邊。我不想離開屬於他的地方。」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日棄「無壓力教育」 教科書加厚千頁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6/4/k2y5.html
(明報)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以至多國教育界,都大力提倡「無壓力教育」,提倡少背誦、反對填鴨式教育、強調知識活用及表達個人看法。可是推行了10年「無壓力教育」的日本 ,現在卻因為學生的成績水平顯著下滑,在國際標準測試的表現被港韓學生超前,而決定調整教育政策,「回歸基本」,從明年起,小學教科書將合共增加約1200頁,數學和科學內容將增加最多。

國際測試跑輸港韓學生

根據新教改內容,數學和科學教科書的頁數,會較7 、8年前增加60%;課程深度上,五年級生將要學習計算梯形面積,六年級生將學習電的知識。每周學時將增加1或2小時,學生將從五年級開始學英文,而不是中一。初中和高中隨後幾年亦會推行類似教改。

在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中,日本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從2000年的第1跌至2006年第10名、科學測試從第2跌至第6、閱讀理解從第8跌至第15,令日本媒體憂心。有人將這結果,歸咎於過去10年教育當局實行的「無壓力教育」試驗,令課程要求減少、周六半天上課被取消、教師每周要花3小時,應付「由學生提問作主導」的課堂,解答學生的提問,例如「睡著的鳥為何不會從棲息的樹枝上掉下來?」

對於教科書總頁數將從現今4900頁增至約6100頁,各界看法不一,有家長大讚,直指現在學生水平太低。日本教育學教授耳冢博明(Hiroaki Mimizuka)亦認為,新教育方針是正確方向,隨著人口老化、經濟實力遭中國超前,「我們經濟的競爭力逐年減弱,有人嚴重擔憂我們的教育制度對於一個自然資源稀少、人口是最寶貴資源的國家來說是否可行」。但亦有專家認為死記硬背不會有好結果,強調獨立思維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有成果。

美聯社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理大實驗室漏毒氣 3人送院(ISE)

http://news.mingpao.com/20100827/goh1.htm

探測器響警鐘 核生化事故車戒備

【明報專訊】香港理工大學昨發生化學氣體泄漏事故,消防出動「核生化事故車」處理。一間進行雷射激光實驗的實驗室內的儀器,前晚更換抽風機件後,疑有有毒氫氟酸氣體殘留,至3名研究助理昨早啟動儀器時,儀器的感應器探測到有氫氟酸泄漏而響起,驚動助理報警。消防到場檢查後證實現場無危險,3名研究助理事後送院檢驗亦證實無礙。

吸入氫氟酸損呼吸系統

港大化學系副教授馮應昇指出,氫氟酸有毒,並有強烈腐蝕性,一般用於激光實驗、蝕刻玻璃及製造含氟化物產品。他說,吸入氫氟酸會損害肺部和氣道,故處理該類氣體要十分小心。現場有職員表示,吸入該氣體會損害上呼吸道,引致呼吸困難和氣促等。

現場為理工大學D及E座地下的「線路板科技開發中心」,該中心為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轄下的實驗室。理大發言人指出,上址實驗室平日會進行雷射激光實驗,昨日泄漏的氫氟酸並非實驗中使用的氣體。

發言人解釋,實驗時會使用氟氣,由於氟氣有毒,故實驗後需要把氟氣經過儀器中的轉化器把氣體「解毒」後排出外,而在轉化過程中,因氟氣有機會接觸到空氣,或會產生氫氟酸(HF),完成轉化後最終仍會化成無毒氣體釋出。發言人補充,在轉化器出口設有探測器,偵測是否仍有氫氟酸及氟氣存在,以確保釋出的氣體無害。

小量毒氣殘留喉管

前晚技術人員在實驗室更換儀器的抽風機件後離開,至昨早9時許,3名研究助理(28至45歲)返回上址工作,他們剛啟動儀器,探測氫氟酸的感應器便即響起,他們立即疏散及報警求助。消防接報後大為緊張,趕至封鎖現場一帶,又出動核生化事故車戒備,調查後,消防相信是前晚更換機件後,有小量殘餘氫氟酸殘留在儀器喉管,至今早有人啟動儀器,氫氟酸被抽出轉化器,因而被探測器偵測到。

3研究助理送院檢查無礙

消防證實現場再無泄漏化學氣體的危險後,於1小時後收隊離開。至於3名研究助理,他們並無感到不適,但為安全起見仍送院檢驗,稍後證實無恙出院。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中國成「博士生產大國」質量難保障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25/18/jvjs.html
(商台)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12:17
【商台 互動中華組】有數據顯示,我國在讀博士生數量由99年的5.4萬人增至09年的24.63萬人。博士生數量的迅速增長不能說明其質量同時有所提升,華中科技大學 教科院周光禮教授的《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一書就詳述了我國當前博士生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周光禮認為,影響我國博士培養質量的因素有4個,分別是博士生指導教師、國家科研體制、博士生自身追求和社會心態。

據調查顯示,46%的博士生導師同時指導至少7名學生,最多達47名,以致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另外,中國政策原因令博士生培養經費減少,而且沒有淘汰機制,加上一些人讀博動機功利化,博士質量就很難得到保障。

調查發現,68%的用人單位在評價新進博士的創新能力時選擇了「一般」和「差」。50%的用人單位認為我國博士培養質量在下降。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關注博士生培養質量問題。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補習天王K.OTen申請破產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1/3/jnbd.html
(星島)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曾傳言年薪過千萬元的英文科「補習天王」范浩揚(K.OTen),早前遭英皇教育控毀約敗訴後,須賠款逾八百八十萬元。范浩揚昨日正式簽署加盟另一所補習社康橋教育,並透露已著手申請破產,成為全港首位申請破產的「補習天王」。有補習界業內人士表示,擔心此舉影響家長對補習導師的信心,甚至灌輸學生錯誤價值觀。

  記者:馮淑環 梁子健

  近年官非不絕的「補習天王」范浩揚,四年間先後加盟「英皇教育」和「現代教育」作為旗下名師,全盛時期自稱有九千名學生,但其教學手法一直備受爭議,包括曾被批評筆記用詞粗鄙,上課教學時夾雜粗言穢語,引起家長不滿等。

  「現代」追2600萬 待開審

  范浩揚由○六年起惹上不少官非,包括先後遭英皇教育及現代教育兩所大型補習社控告違約,早前就英皇教育訴訟提出的上訴申請亦已被駁回,法庭裁定須向英皇教育賠償逾八百八十萬元;另外現代教育亦已入稟高院,向范浩揚追討二千六百多萬元,案件仍有待開審。

  剛為人父的范浩揚雖然有官司在身,但今年二月起已在「康橋教育」任教,昨日出席「康橋教育」新導師加盟簽署發布會,並表示已正式加盟出任該校英文科主任,主要負責日校教學,合約為期三年,但未有透露年薪及拆帳方式。他在會上形容半年來經歷人生面對最大逆境,多年來的各種指控,更花上大量時間及金錢,「為爭取個人公道,不惜傾家蕩產,暫時已經連輸兩場,已經無錢再請律師同這些大集團打官司」。

  「無錢與大集團打官司」

  他透露已申請破產,希望終止對方錢債索償,「現時我除了是一家之主外,仍是一個小孩的父親,個人榮辱相信從今要放在一邊,為人父母,須對家人作出承擔,不能再花盡個人時間而對家人不公,希望花更多時間專心教書」。英皇教育發言人表示,法庭已對范浩揚毀約的官司作出判決,故會繼續向他追討合理賠償,亦是作為補習導師應付的責任。

  有補習社行內人指,范浩揚今次申請破產實屬意料中事,不過,就擔心學生不了解事件始末時,會被灌輸錯誤價值觀,「雖然是補習導師,但始終是從事教育工作,違約後卻轉身申請破產,此舉會令學生誤解,做錯事後不須顧全後果,亦毋須負上責任,令人擔心學生不知道事件來龍去脈時,會盲目崇拜偶像的行為」。

  業界憂灌輸錯誤價觀

  行內人士續稱,過去亦曾聽聞有補習導師因投資虧蝕出現財政困難,但從未聽過有補習名師因官司糾紛而申請破產,他認為此舉無疑影響家長對補習界的形象。他亦認為,若補習導師出現誠信問題,其教授的知識亦會欠缺說服力,亦會影響整體補習界的形象。

  有曾參加范浩揚補習班的應屆會考生指,范的上課模式刻意迎合年輕人,「有時上堂講潮語,筆記教學生拍拖,給學生感覺就如朋友」。他指范授課的內容及深度,其實遜於其他補習名師,認為范受到學生歡迎,不過是宣傳與形象包裝奏效。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目訓街3日撲讀IVE

http://news.hk.msn.com/local/article.aspx?cp-documentid=4196728



沙田分校外圍滿輪候學生。
今年會考下周才放榜,莘莘學子連夜目訓街撲學位的情況卻率先出現!新學制增加近萬名末代會考生,分數低者會大批「過檔」爭逐專業教育學院(IVE)開辦的文憑學額,由於校方宣布採先到先得收生及網上流傳「排大隊」,近二千名該學院的原校生昨起一連三日通宵在九間分校門外露宿輪候,不少更出動長者及孕婦霸位或輪更。酷熱暴曬令排隊者大感不適,校方卻闊佬懶理,僅少數分校應輪候者要求開放校園。分校各自為政,導致不少家長拍門投訴,更有報警求助,撲校變罵戰!

現時IVE共有九間分校接受文憑及知專文憑等課程申請,校方雖已公布明日優先接受原校合資格者申請入學,不合格者與末代考生則在下周放榜日處理,不過面對今年末代考生特別多,又少人選擇重讀,隨時「過檔爭食」,而收生屬先到先得,不少原校生昨一早就到門外輪候。九間分校各有逾百名學生及家長在校門外排通宵,不少更索性帶同地墊甚至帳篷目訓街露宿。有原校生稱,今年輪候情況特別誇張,「以往都係早一日先排,早三日都係得小貓三幾隻,點知今年有成百人!」

打尖頻頻搞到報警

面對昨日近十小時的烈日暴曬,不少學生及家長均感吃不消,沙田分校有學生突感不適,需要在場其他家長協助扶到遮蔭處休息。各校均有輪候人士向當值保安要求開閘入室內輪候以免中暑,但各分校各自為政,九間分校僅灣仔及屯門分校願意開閘及設室內輪候區,有的只願意借出洗手間,更有分校充耳不聞,保安並聲言「就算有(學生)中暑都唔關我o地事,咪報警囉」。由於安排標準不一,排隊期間亦不時出現「搭膊頭打尖」,結果惹來不少家長投訴,其中沙田及觀塘分校因而須召警方到場調解。

昨晚在觀塘排隊的家長投訴指出,一名男子昨報稱是IVE職員,在現場登記身份證及通訊資料後,著各人離開,其後揭發該男子並非IVE職員,遭登記個人資料者非常擔心。

家長炮轟「不人道」

多名學生及家長批評IVE對分校的輪候安排標準不一,懶理學生暴曬撲位,又批評校方先到先得收生不公平,形容是「先死」。黎小姐連同七十多歲的母親替外甥「霸位」輪候,她批評:「讀書收生唔係應該睇成績、睇分數咩?點會係先到先得。呢個係乜教育制度,好唔公平!」另一名家長吳生則炮轟校方「不人道」:「唔係話排隊撲位有問題,但港府都唔使叫佢o地目訓街。係咪又要等有人中暑死先做o野!」亦有學生批評校方低估末代會考帶來的後遺症,以致安排失當。

職訓局回應表示不鼓勵學生提早通宵排隊,各收生院校昨日皆有職員在場,會根據排隊人數、安全等情況做開放校舍安排,局方並會每年檢討收生安排。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表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與大學的成立目的不同,並非為揀選成績最好的學生,故此以先到先得做法取錄學生屬合理。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6A狀元:感覺如坐過山車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30/4/ix9r.html
(明報)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12:45
恒生商學書院學生鄭復威考獲高考6A佳績,他表示,沒料到可獲得如此好的成績。

鄭復威從校長手上接過考試成績單後表示,沒想過有如此好的成績,感覺如坐過山車般。

他分享讀書心得時稱,如溫習時遇到有困惑的地方,會放空大腦,休息一下,以想通問題。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傑出生目標學8語言8樂器 「少年Kingsley」智商144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26/4/iv8w.html
(明報)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電視劇《談情說案》剛大結局,昨日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頒獎禮上卻出現「少年版Kingsley」(劇中林峯飾演的教授角色(圖1))。獲選傑出學生的國際學校中五男生陳翱然,一副官仔骨骨形象,自言智商達144,中一時已訂下學習「8種語言、8樣樂器」的目標,溫書時愛播布拉姆斯的古典音樂,志向是從事科學研究。

在德瑞國際學校就讀的陳翱然昨穿上筆挺校服領獎,之後與母親一同接受訪問。「少年版Kingsley」甫坐下便翹起腿,腰板挺直,以一副專家口脗分析其成功之道。陳翱然說「學習8種語言、8樣樂器」的目標早於中一時訂下,當記者表現驚愕之際,他自豪地表示目標已達成了一半,現在他已通曉鋼琴、小提琴、中提琴、敲擊樂、色士風和風琴,近年更鑽研指揮和作曲,算是完成了音樂部分的目標。有如此音樂天分,難怪陳翱然自稱是「音樂家」。

中一已立志 達標尚欠3種語言

語言方面,除中、英文外,陳翱然已學會德、法及西班牙 文,他透露稍後希望學拉丁文、梵文及日文。為何選擇音樂和語言作目標?他分析指兩者都是表達的方法:「音樂是無形的溝通方式,語言卻是實際的」。他又說:「我係絕對唔會放棄音樂,無論任何行業,音樂都可以跟住你。」

陳翱然喜歡科研,將來希望參與抗癌藥物的研究。他坦言不想當醫生:「醫生都要有藥先幫到人。」故他希望透過研製藥物直接助人。

學習秘方﹕識飲識食識享受

家境不俗的陳翱然,「學習秘方」亦散發出一陣「貴族味」,他說要「識飲識食識享受」。他提議多飲咖啡因較低的茶及常進食水果,除了可以提神,他指健康身體對學習非常重要。另外,溫習時播放一些純音樂亦有助專心溫書,布拉姆斯和爵士樂是他的最愛。陳翱然說溫書時最大的敵人是電腦,建議讓父母為自己鎖上電腦。

獅球教育基金舉辦之「2009-2010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頒獎禮」昨日舉行,10名得獎者從400名候選中學生中脫穎而出,獲律政司 長黃仁龍 頒發獎項。

實習記者 勞雅文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副學士苦讀十年變博士 會考全科及格 30歲始進修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11/4/hfum.html
(明報)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求學永未言太遲,已屆中年的張達雖然失意會考,但仍一心求學,於2000年毅然放棄銀行工作,從副學位先修證書念起,十年寒窗,成為本港第一位由副學士先修課程升讀至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他坦言,其求學路較他人迂迴,但見現時不少年輕人對前途感迷惘,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只要夠主動,總有升學 機會。

現已40歲的張達,當年中五會考時只有全科及格,遂暫緩升學,投身銀行界從事調查假信用卡的工作。不過,近10年工作生涯令他積聚不少工作壓力,甚至令他的濕疹 惡化,讓他決心重拾校園生活,紓緩壓力之餘,冀望增值自己。

他於2000年計劃求學,自幼熱愛音樂的他曾打算赴美學習音樂,但因超齡辦不到學生簽證,後來在港尋找讀書機會,便入讀當時剛開辦的香港大學 附屬學院,抱一試心態,報讀心理學副學位先修證書課程。

他接受訪問時笑言:「我對心理學甚有興趣,希望可以在大學念心理學,我只是中五畢業生,如要入大學唯有再考會考,再升讀預科,但我不想走當年舊路,因為副學位先修證書較易獲取錄,所以選讀課程。」

比同學年長10年

一年後,他順利升讀副學士一年級,且於2002年升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心理學學士。他坦言,年紀大是自己求學最大的阻礙。他比其他同學最少年長10年,他起初亦會避忌,不敢與同學溝通,怕有代溝。

然而,隨與同學接觸合作的機會增加,他發現原來是自己戒心過重,同學根本不介意他的年紀,他才慢慢放開自己,與同學成為好友,直至學士畢業兩三年,他仍與他們有聯繫。

張達說,至05年學士畢業後,發覺對心理學已抱濃厚興趣,又獲系內教授推薦,便申請跳過碩士攻讀博士,朝求學夢想繼續進發,至今終完成博士課程,他指研究工作需要十分專注及無比堅毅,有時較悶,唯有閒時多參與其他活動,調劑生活。

累積學費32萬 盼獲教席回饋家人

花上人生黃金十年苦讀,累積學費近32萬元,此際回首,他最感激家人支持,令他有動力尋夢,他直言自己較幸運,非家庭經濟支柱,父親原為印刷 商人,退休後家人生活無憂,他才可將以積蓄用作學費及生活費。現時他畢業在即,最希望獲得大學教席,靠自己擁有的知識,回饋家人。

明報記者 陳嘉婉

(A1202)

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中國首間麥當勞大學揭幕 教企業管理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30/4/h9zz.html
(明報)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美國 麥當勞 在中國開設的首間大學,昨在上海 開幕,專門培訓麥當勞在大陸的新一代管理人才。這間大學名為「中國漢堡 大學」,坐落上海郊區一個工業園,是麥當勞在全球開設的第7間大學,課程不會教學生怎樣炸薯條,而是集中教授企業營運。麥當勞的目標是在今後5年內,培訓5000名畢業生。

麥當勞目前在中國有1100家店,員工逾6萬,計劃3至5年內增設2000間分店,故需大量管理人才。中國漢堡大學校長李曼霞說﹕「我們會盡力成為業界的哈佛 。」

美聯社

將軍澳兩校擬自資辦小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30/4/ha4a.html
(明報)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4間小學因收生不足面臨殺校,於本周一向教育局提交救校方案。教育局昨指出,共有兩間小學申請下學年開辦自資小一。消息透露,該兩間學校為將軍澳 樂善堂劉德學校及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將軍澳)。

教育局昨表示,已收到4間小學的申請,兩間提出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一間申請再參加下學年小一派位,另一間指需要較多時間諮詢家長、教師等持份者,稍後才能提交發展方案。

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前日已表明申請再參加小一派位,新會商會學校暫未提交發展方案,要較多時間諮詢意見,稍後提交學校發展方案詳情。若上述4校的方案不獲教育局接納,學校須於3年後「被殺」。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浸 大 推 「 綠 色 碩 士 」 應 市

http://singtao.com/yesterday/edu/0323go04.html
陳 啟 堯 指 環 保 經 濟 是 全 球 大 趨 勢 , 社 會 對 環 保 專 才 的 需 求 十 分 殷 切 。
  (星島日報報道)氣候變化問題逐步威脅地球,隨覑節能與減排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本港多所院校相繼推出與環保相關的碩士課程。以浸會大學為例,該校在一○/一一學年將首辦綠色能源科技理學碩士課程,負責統籌課程的學者指出,社會要求環保專才集合環保、管理及工程三大專業知識於一身,此課程正迎合市場需求,畢業生不愁沒有出路。

  浸大新開辦的全日制綠色能源科技理學修課式碩士課程,首屆預計招收約三十名學生。環保相關學科近年開始興起,雖然現時市場鮮有機構公開招聘「能源審計」或「碳排放統計員」等職位,但由於環保經濟屬全球大趨勢,負責統籌課程的浸大物理系助理教授陳啟堯認為,社會對環保專才的需求十分殷切,「市場缺
乏環保專才,機構通常會調動主修工程、會計或商業的本科生統籌節能減排的工作,我們現正培育將多種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專才。」

  陳啟堯表示,課程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包括「能源生產」、「環境科學與檢測」、「社會科學」及「專題與實驗」,七成學分為教授能源生產及節能等技術性知識,例如怎樣為大廈節能、怎樣使用水循環和有機能源等,其餘則是管理及應用方面的技巧。

  他解釋,業界要求環保專才同時具備環保、會計及管理的多元化知識,協助他們在合乎經濟效益的大原則下,採用適當的節能或減排措施,「學生不但要學懂節能、減排的理念,還要懂得將理念實際應用,因應不同公司的需求作出調整。」

  浸大開設新碩士課程的同時,亦特別邀請了赴美近半世紀,一直致力研究海浪發電的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張大健加盟,擔任學系的特邀教授。張大健表示,多年來一直致力研究海浪發電,今次返港重執教鞭,除教授可再生能源的原理和技術外,更會將部分研究帶到香港,並考慮屆時率領學生到維港兩岸實地考察,測試在港進行海浪發電的可行性
2010-03-23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愈早看迪士尼識字碟 認字愈差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02/4/gtck.html
(明報)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美國 加州大學研究發現,迪士尼 兒童教學DVD「小小愛因斯坦」無助嬰孩增加認字能力,反而愈早接觸這類DVD,認字能力愈差。研究員選取了百名介乎1至2歲的男女嬰兒,平分成兩組實驗,要求當中一組家長在6周時間裏,給嬰兒播放15次「小小愛因斯坦」中的識字碟片,另一組則作普通教育。6周後,研究員對嬰兒進行認字測試,驚訝發現觀看教學片嬰兒的認字能力,竟差過未看嬰兒。專家指出,許多家長以為購買這類DVD可幫嬰兒學習,反而令嬰兒失去與家長和其他小童溝通互動識字的機會。

每日郵報

致理大校董會公開信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02/4/gtgp.html
(明報)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作者﹕張超雄 及一群關心理大 發展的教職員

最近理大公布2008/09年財務報告,該年度共錄得9億元綜合營運虧損,其中5億元屬於投資淨虧損。面對龐大赤字,校方推出一系列節流措施,影響各院系和部門的正常運作。有部門因財赤而要裁員,亦有部門雖有儲備但不能動用,以致出現財政困難。員工面對裁員、減薪及增加工作量的安排,打擊員工士氣,甚至可能影響教學質素。

我們是一群關心理大發展的教職員,不想見到理大因管治問題而影響大學的教學及科研。理大亦為一公營機構,應向社會問責。現向理大校董會及管理層提出下列問題:

1. 投資失誤的責任

理大是在2005/06年度改變投資策略,把長期持有的非流動金融資產,改為持有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和另類投資等短期流動金融資產,金額超過20億元。過去兩個財政年度(2007/08及2008/09),投資組合淨虧損7.3億元,將之前(2005/06及2006/07年度)所賺的6.9億元完全蝕清。

請問是誰人決定改變過往穩健的投資策略?由誰人制定短期買賣股票及衍生工具的投資策略和決定買賣時機(包括在2008年底以低價出售大部分股票及全部衍生工具套現)?校方委託哪些投資銀行負責管理資產?誰人要為投資失誤負責?

2. 管理開支大增

理大的管理及一般項目的綜合開支,由2002/03年度的1.6億元,增加至2008/09年的2.6億元,增幅達61.4%。同期理大的教學及科研綜合開支增幅是22.7%,由22.3億元增至27.4億元(表1)。

請問為何理大管理開支大增?為何管理開支的增幅遠超教學及科研開支的增幅?校方管理層的薪酬福利是否偏高?抑或管理效率偏低?

3. 屬下公司虧損嚴重

過去多年,理大不斷成立新的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共同控制實體,總數由2002/03年度的19間,倍增至2008/09年度的38間。眾多的公司,包括提供大量學額的香港專上學院和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每年學費收入3億多元,理應為大學帶來額外收益。但上個財政年度,附屬公司竟然出現近6000萬元虧損。截至2008/09年度,理大在附屬公司方面的投資成本共2.8億元,減值虧損超過8000萬元。至於聯營公司及共同控制實體,更多年錄得虧損,自2001/02年起至2008/09年,總共虧損超過1000萬元。

請問校方為何不斷成立新公司?校方如何監察眾多公司(特別是內地公司)的運作,避免出現經營不善的情况?公司不斷虧損,校方有否用政府撥款補貼虧損的公司?為何不公開各公司的帳目,讓公眾及各校董監察?

4. 主要管理人員酬金龐大

理大屬下各公司虧損嚴重,但與理大及附屬公司相關的關連人士,包括校董會成員、管理高層、附屬公司的董事及股東,每年仍可收取龐大的主要管理人員酬金,2008/09年度總額達4200萬元。自2004/05年度開始披露有關資料後,主要管理人員的酬金逐年上升,在5年內共取得接近1.8億元酬金(表2)。

請問校方如何釐定各主要管理人員的酬金?各公司虧損嚴重,校方有否動用公帑或捐款間接支付主要管理人員的酬金?理大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政府及學生,為何不像上市公司,公開各主要管理人員的身分和酬金,讓公眾及各校董監察?

5. 理大精研虧損嚴重

2005年3月,理大與4名校董正式成立理大漢方精研所有限公司,投資4300萬元開發中藥產品,以「理大精研」品牌推出市場發售。理大是大股東,持有58%股份,4名校董持有其餘42%股份(投資1800萬元),董事局主席是當時理大常務副校長曾慶忠先生。2006/07年度理大斥資350萬元,將持股量增至59.2%。到2008/09年度,理大以110萬元低價將全部股份出售給第三者。

理大沒有提供中藥課程,為何會投資開發中藥產品?誰人要為嚴重虧損負責?校方管理人員及各校董從理大漢方精研所有限公司收取了多少酬金?為何以110萬元低價將全部股份出售給第三者?第三者是誰?理大其他公司會否步「理大精研」後塵?

6. 14億元關連人士交易

自2004/05年度披露的資料顯示,除了主要管理人員在5年內共取得接近1.8億元酬金,以及和4名校董合組公司開發中藥產品外,理大還把在紅磡及西九龍的兩份香港專上學院建築合約,批給同一位校董所屬的公司,合約總值接近7億元。此外,2008/09年度,校方接受由一間校董為顧問的銀行提供7億元信貸,用作興建酒店,又把4億元存入該銀行。上述發展工程,令理大負債增加10多億元。2002/03至2004/05年度,亦有行政及管理合約批給關連人士,金額總值600多萬元。

校董會負責監察大學管理層(包括2005年成立研訊小組調查大學高層),決定高層的聘用、薪酬福利和延續合約。但眾多校董會成員又和校方合組公司,競投建築及管理服務合約,賺取管理人員酬金,甚至出現信貸關係,金額總數超過14億元。即使眾校董及大學高層已申報利益,這種商業合作關係,是否有助於大學良好管治?大學管理層審批合約時,或者校董會決定聘用高層人士和延續合約時,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7. 高層酬金高人一等

2003年3月審計署 發表報告,顯示理大校長酬金為各院校之冠,每月現金薪酬高達36萬元,即年薪達432萬元。報告發表後,理大高層的薪酬,不單未有跟隨公務員減薪,還向上調升,最高和次高酬金的教職員,每年酬金分別高達570萬至585萬元和360萬至375萬元。

自2002/03年度公布教職員酬金後,最高兩名教職員在7年內總共收取接近6000萬元酬金,數字還未包括終止賠償及其他額外收入(例如公司董事酬金)。

以理大管理層處理財政及經營公司的表現,是否值得給予如此豐厚的酬金?2002年至2005年,校方要求員工跟隨公務員減薪一成,為何上述高層卻不用減薪一成?是否有高層享受雙重福利(包括房屋津貼),甚至兩份或多份酬金?

8.以院系及部門資源補貼大學管理層

理大各員工、院系及部門開辦的自資課程及向外提供服務,必須向校方或附屬公司上繳部分收入(一般佔收入的20%至45%)。故此校方及屬下公司理應有足夠收入,支付各項開支。但由於理財不善,管理人員酬金大增,各屬下公司嚴重虧損,大學高層決定只容許院系及部門動用一成從自資課程及提供服務所得的收入和儲備,其餘要留給管理層動用,結果令一些院系及部門無法動用儲備而要裁員。

既然理大入不敷支,為何仍增聘多名副校長和顧問?理大的財政規模和整體收入不及港大和中大,為何副校長人數卻遠多於這兩間大學 ?個別副校長長期負責同樣性質工作,又如何能夠有足夠制衡?在推薦及委任人選出任副校長或顧問時,有否作出全面利益申報?以院系及部門資源支付大學管理層及各屬下公司的開支,又是否公允?

9. 屬下公司影響大學聲譽

理大屬下眾多公司,除了虧損嚴重外,還出現不少其他問題。2005年,展能學院(香港) 有限公司涉及利益衝突,大學以院系的收入和儲備,資助學生使用該公司的服務。2008年,理大附屬公司進新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環康集團 有限公司,涉及貪污案件。

請問校方如何監察屬下各公司(包括內地公司)的運作,避免出現利益衝突、以權謀私和貪污舞弊等情况,令理大聲譽受損?2008/09年報顯示,理大不再持有展能學院(香港) 有限公司35%股份,請問是否已出售股份?該公司多年來為理大帶來盈利,抑或虧損? 若是虧損,金額共多少?

結語

理大校方一直強調恪守良好管治原則,管理層執行職務時具有透明度及向公眾問責。理大每年獲政府資助20多億元,近年出現 少管治問題,新任校長及管理層、校董會及新任校董會主席實應正視這些問題,不要讓不良管治影響大學的教學及科研,損害理大及社會的整體利益。教資會、審計署及立法會 ,亦有責任監察理大的運作,防止理大淪為私人公司或私人提款機,杜絕濫用公帑的情况,把大學管理重新納入正軌。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港大深圳建百公頃校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23/3/gpe8.html
(星島)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本港將首次有大學於深圳 設立校區,供本港學生到內地上課。香港大學 昨公布,該校將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由深圳市政府免費提供一幅位於南山區面積達一百公頃的土地設立校區,而港大則負責安排與高新科技相關的部門進駐,新校區預料最快三年內落成。港大校長徐立之 坦言,「港大未試過有咁大塊地」,若根據同類工程經驗,工程費用至少需耗資二十七億元人民幣。

  本報教育組

  港大校長徐立之昨出席該校傳媒新春團拜時表示,現時港大總面積只有五十二公頃,與中文大學和科技大學 面積分別達一百三十四公頃和六十頃相差甚遠,故今次獲深圳巿政府免費提供一幅面積達一百公頃的土地,直言「港大未試過有咁大塊地」,故計畫在內地開設校區,並已前往當地視察。

  徐立之:路程只需一小時

  他續稱,該幅面積多達一百公頃的土地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區與大學城之間,若根據過往內地經驗,需要二十七億元人民幣興建校舍,但他強調不會動用公帑興建深圳校區,故希望今次新校區的工程費用能獲深圳市政府支持,不過,港大現時尚未與深圳市政府簽署任何文件。

  對於日後港大生或須跨境上課,徐立之認為問題不大,「預計學生由香港前往校區上課只須一小時,情形與現時該校建築學院於上海 設立教學設施,並安排學生在當地上課一個學期的情況相若。」他表示,現時正收集部門北上的意見,三月底將完成有關報告,預計將先安排與高新科技相關的部門進駐校區。

  強調非分校 屬校園一部分

  現時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 正計畫分別在深圳和東莞設立分校,被問及港大為何選擇設立校區時,徐立之解釋校區是港大校園的一部分,供包括本港教資會資助的本科生前往上課;而分校則是建立另一所獨立學校,並須與內地大學合辦,「但建分校須另聘一批教員和行政人員,港大沒有辦法應付重擔,也不希望在內地多建一所港大。」

  他又透露,○三至○四年間該校曾婉拒寧波 市邀請到當地建分校。

  事實上,本港早有其他大學於內地設有校區,科技大學於○七年已於廣州南沙設立霍英東 研究院,成為該校其五所學院之一,現時設有十一個研究中心,提供先進材料工程和大氣環境模型哲學碩士等課程,並正興建另一座深圳產學研基地,預計下月竣工。

  對於港大正籌備在內地興建新校區,港大學生會處理行政秘書鄭丞軒表示,新校區開設的學科、課程內容及交通安排等問題仍未解決,擔心本地學生未必願意往來深圳及香港上課。另外,他又擔心學生會政治立場和內地新校區的學術自由和會受限制,學生會下月將會與校方反映有關意見。

  學生會憂限制學術自由

  另一方面,港大正進行多項工程,當中涉及大筆款項。徐立之表示單是百周年校園連同日後港鐵港島西支線出口費用,已達二十六億元,希望就此籌募十四億元,同時該校未來尚欠八至九億元經費作發展之用。他又指,現時各種捐款基金的回報率甚低,以由捐款人命名的明德教授席捐款為例,有回報率只有百分之三,故希望今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能重推配對補助金計畫,並會盡快努力籌款。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文憑試2級 英國當不及格 報著名大學料需兩4級一3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125/4/gang.html
(明報)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考試及評核局 昨日宣布,2012年推行的中學文憑試已獲英國 主要收生機構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簡稱UCAS)認可,文憑第3級可等同英國高考及格,但適用於升讀本地副學士的2級成績,卻被視為「低於E級」水平。考評局 指出,學生升讀英國大學最低要求為考獲兩科3級成績,但2級水平適用於本地院校和副學士課程,不能因低於英國高考E級便當成不及格。

中學文憑試由傳統高考的A至E級,改為按水平參照評分,共分為7級,由最低的1級至最高的5級,5級之內又設5*及5**,反映最頂尖學生水平。

考評局昨日宣布,文憑試獲UCAS納入分數對照制度,可與英國的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GCE A Level,簡稱英國高考)對照。學生在文憑試奪5*級,相當於英國高考奪A與A*級之間,文憑試的3級水平與英國高考的E級相若(見表)。

5*介乎英高考A與A*

不過,UCAS未有進行香港高考的評核,因此無法將文憑試與香港高考直接對照,外界只可視英國高考與香港高考水平相若,間接將文憑試等級與香港高考作比較。

此外,由於新高中數學科設有必修及延伸部分,考評局表示,若學生報讀英國大學的數學系、科學或工程學系,院校會同時考慮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的評分總和,若學生在必修和延伸部分,分別奪5*和5級,便視為等同英國高考的A級。

考局﹕港院校認可2級成績

考評局秘書長張永明說,學生於兩科選修科中考獲3級,即達到申請英國大學的最低要求,而本地大學的收生要求為「3322」(中、英文3級和數學、通識2級)。他承認,考評局與英國當局經長時間討論,認為第2級的成績低於英國高考的E級,但他認為2級不可說作不及格,「第2級有一定的水平參照,於本地亦有一定的功能、作用……第2級的成績獲部分本地院校認可,學生亦可申請副學士課程」。

尚學堂國際升學 服務中心市場主任譚梓慧估計,學生需考獲兩科4級和一科3級的成績,才符合資格入讀英國知名大學。理工大學 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稱,英國的中學屬7年制,故以「尖子」的準則考慮是否取錄本地生,「學生最少考獲第4級,才符合申請資格;未達標的話或須在英國多讀半年至一年基礎班」。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Total number of HK Students in 12 years' time (P1-> Pre-assoc)


Primary One to Pre-associate = 12 years later.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沙田殺校重災 校長籲全區縮班自救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117/4/g5ye.html
(明報)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全港中學殺校潮中,沙田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部分中學已著手加強宣傳招生。有該區校長指出,屆時區內第一組別學校也會出現學額空缺,變相令成績差的第三組別學生也能入讀「名校」,多所第三組別學校會被淘汰。該校長稱,第三組別學校具多年輔導學生經驗,望全區中學校長自願縮班,讓整體中學渡過危機。

沙田崇真辦升中會搬新校招徠

沙田區中學早知殺校潮臨近,紛紛積極準備,其中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表示,3年前起掌握收生下跌問題,遂舉辦升中家長會吸引小六生和家長,並每年自資1萬元印刷學校簡介小冊子,派予所有沙田區小六學生。他相信,隨著學校今年將遷入新千禧校舍改善硬件,學校吸引力可相應增加。

不過,另一來自第三組別中學的校長直言,現時遊戲規則「玩死Band 3校」,但第三組別中學多具指導成績較差的「後進生」經驗,讓第三組別學生受惠收生低潮「搏入」第一組別名校,不一定能取得教育成效,望全區中學校長能自願縮班,分擔殺校危機。

5年恐殺百中學 政府4招紓緩 研全港劃一4班 名校可申豁免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117/4/g5yb.html

(明報)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收生不足問題蔓延至中學界,按本報分析,未來5個學年中一新生將累積減少2.1萬人,全港要殺校共達138至207間,今年9月的殺校高峰年將先殺逾40間中學。據悉,政府和教育界正醞釀較可行的「四招」紓緩殺校,在最關鍵的縮班問題,研究方案之一是全體中學劃一由5班減為4班,但容許名校按往年收生反應申請豁免。

中學殺校涉教師飯碗、家長對名校學額渴求及教育公帑等複雜利益問題,政府至今仍未能公布細節。本報按教局去年公布的08/09學年分區分級的小學學生人數,分析未來5年的殺校情况,發現未來5年中一新生將累積減少2.1萬人,若每校的班級數目及收生規模不變,5年將累積有138至207間下游中學被殺(見表)。

但從殺校分析所見,18區學生跌幅差異極大,除沙田和屯門等5個重災區外,中西區、北區和離島差不多無殺校問題;每年的殺校速度亦不一樣。

新春前向家長「摸底」 爭4月落實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學殺校是處理「剩餘資源」,不會趕在下月底的財政預算案交代,最快4至5月才有結果。但政府與教育界經磋商後的一些可行方向,則會提前在農曆年前,向強烈反對名校「縮班」的家長會「摸底」,爭取在4至5月時落實。但消息坦言,無法做到「零殺校」,「政府以班級數目定額資助中學,若收生底線太低,每名學生所攤分的公帑會大增,亦對收滿生的名校不公平」。

教育界消息透露,研究約包括4類措施,其中將個別收生不足的學校,改辦視藝或足球為主的特色學校已獲廣泛支持,有望落實。此外,另一方向是協助同區「縮班」中學,可效法新高中課程,聯校開音樂體育等術科善用資源。

或每年彈性調整收生底線

針對殺校規模,由於未來每一年度的各區收生人數均有很大差異,「為免又殺校又擴校」影響教席安排,較可行是各區按每年情况彈性調整三班61人的收生底線,收生不足學校可「放生」,保留作收錄新移民插班生。另外,教育界亦建議全港劃一4班,另容許名校可按如過去3年的收生情况,讓「收爆燈」的中學申請開5班,回應家長訴求。

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指出,對特色學校及跨校上課表支持,但對高危校取錄新移民插班生有保留,擔心新移民需跨區上學無法適應。她直言,以縮班殺校處理人口下降問題也無可厚非,但教育局應先全面諮詢「用家」(家長)意見。

在無殺校壓力的中西區,該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梁天豪反對劃一縮班,他稱今年若全港每班減少2人,該區原本可入讀第一組別學校的學生將流去其他學校,家長未來更難為子女選讀心儀學校。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表示,若要全港縮班殺校,希望「唔好咁大刀切落嚟」,擔心影響家長選擇。

明報記者 賴偉家 彭美芳 陳嘉婉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通識價值﹕不能踰越的價值底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111/4/g2he.html
(明報)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學校不只是社會的縮影,亦是社會的一部分。因此,不難理解,其中一條不能踰越的底線,必是關於觸犯法律的討論。就此,教師亦須注意﹕法律條文可謂清晰明確,不過,就個別案例或特殊情况,總有爭議。既是如此,教師可避免選取不必要的偏門特殊或爭議不休的案例討論。無可否認,具爭議的討論可訓練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可是對一般中學生來說,未必見正面果效,反倒令他們討論內容混淆不清。

例如有學生無端討論何謂合法殺人(如戰爭殺人、自衛殺人)、何謂合法暴力抗爭(如歷史上暴力推翻政權)、何謂合理的掠奪財產方法(如義盜),有可能混淆學生對法治的理解,且偏離通識科六大單元的討論範疇。

另一條不能踰越的底線跟「尊重」相關。通識科多番強調多角度思考,正是希望學生能於多元價值的社會中作出成熟判斷,整個過程必須尊重社會中不同群體的合理價值觀點。

關於尊重,表面看似空泛,教師仍可先定下哪些是應尊重的具體對象,參見附表。

(請看附表)

因此,即使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每個學生所發表的意見,但如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發表了一些違背尊重原則的論點,教師應加以糾正,以免最終變成「尊重(贊同)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觀點」。

資深通識科教師分享通識教與學策略,集中討論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價值觀點及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