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碩士婦認毆印傭 子女升小 患情緒病

http://hk.news.yahoo.com/%E7%A2%A9%E5%A3%AB%E5%A9%A6%E8%AA%8D%E6%AF%86%E5%8D%B0%E5%82%AD-%E5%AD%90%E5%A5%B3%E5%8D%87%E5%B0%8F-%E6%82%A3%E6%83%85%E7%B7%92%E7%97%85-224336519.html
明報 – 7分前

寄給朋友
列印
【明報專訊】擁碩士學位、家住畢架山一號豪宅的主婦,疑因壓力「爆煲」而對印傭發泄,扯對方頭髮,又起腳踢肚。她昨承認兩項普通襲擊罪,辯方求情時指她患情緒病,且近日正籌備一對子女升讀小一的面試,心情緊張情緒失控。
住畢架山一號 為孩子報10校
被告陳文儀(35歲)為主婦,育有一對龍鳳胎。辯方指其丈夫經常在內地工作,家中事務多由被告打理,丈夫昨亦到庭支持。她被控於今年5月2日,在畢架山一號寓所的客廳及睡房內,襲擊印傭Sartini。案情指當時事主坐在客廳清潔玩具,被告嫌事主工作表現差,打其頭部,再將對方拉起責罵,又踢事主腹部,事主倒地。
其後事主在被告女兒房間清潔時,被告又進內叮囑事主要照顧其女兒刷牙及睡覺,事主點頭後繼續工作。被告不滿並扯其頭髮。家中另一印傭目擊事件,即報警拘捕被告,她在警誡下否認控罪。
辯方昨求情時呈上兩份醫生報告,指被告案發前半年已發現自己有情緒問題,求醫後發現是「適應失調」,於壓力出現時便容易失控。案發前被告為一對子女報讀了10間小學,當時忙於準備面試,丈夫又無法分擔,才會失控打人。
裁判官將案押後至10月4日判刑,其間等候感化官、社會服務令、心理醫生及精神醫生報告,被告獲准以500元保釋。
【案件編號﹕KCCC2343/11】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fb反轉校園 學生冒老師罵同學

http://hk.news.yahoo.com/fb%E5%8F%8D%E8%BD%89%E6%A0%A1%E5%9C%92-%E5%AD%B8%E7%94%9F%E5%86%92%E8%80%81%E5%B8%AB%E7%BD%B5%E5%90%8C%E5%AD%B8-224806149.html
經濟日報 – 57分前

中學生經常接觸互聯網,facebook更成為他們「常用」網頁,家長教師應教育及控制他們上網時間。(周章文攝)
放大圖片
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指,現時校規多沒延伸至網上,學生被處分難免感不忿,她建議若發現學生在fb留言傷害他人,應平靜勸喻。(資料圖片)
【經濟日報專訊】網絡群組facebook(fb)經已入侵每個人、每個學生的生活,原來更已「反轉」校園。有學生在fb批評教師,或冒認老師開帳戶責罵同學;亦有國際學校對在fb上寫粗口的學生記缺點,卻惹來大批學生炮轟;部分學校為阻學生上課玩fb,乾脆作封鎖,卻遭學生群起「翻牆」,更取笑校方太愚笨。
社工提醒,學生視facebook為私人空間,教師見越軌言行,應平靜勸喻;有網絡專家則擔心,封鎖fb反會激發學生的翻牆和黑客心態。
不過,亦有醒目教師善用fb,發現學生患上思覺失調,助其立即求診(見另文——「校方善用fb 揭學生思覺失調」)。
「大張鑼鼓地看我們的fb上有沒有粗話……大量學生送到校長室……(每人記)缺點2個、4個踢出校……」一國際校學生批評校方派間諜監察學生fb、進行「記過大屠殺」,遂成立群組反擊,吸引逾200人加入,有人更揚言:「你愈罰,我愈做。」
批評教師揶揄他人 被記過
該校校長接受查詢時回應,一直禁止教師add學生的私人fb帳戶(即列為朋友),亦不會主動審查學生fb;但曾接獲家長投訴學生在fb寫粗口,遂作跟進:「每間學校都不准學生講粗口!」但該校長稱,從沒踢學生出校。
這只是冰山一角,互聯網還有大批學生組成群組,反對校方干預fb言論、「以強權推倒民生」;有群組更吸引了逾千人加入,學生大「呻」因在fb等網上平台批評教師和揶揄他人,被記過、罰停小息等。
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補充,曾有小學生冒認教師開fb帳戶,再留言責罵整蠱同學,終被校方責罰。
但她坦言,現時校規多沒延伸至網上,學生被處分,難免感不忿;若因視老師為朋友而add他們,但反遭「以言入罪」,更會對老師失去信任。她建議,若發現學生在fb留言傷害他人,應勸他們刪除、改以正式渠道反映不滿,不宜責罰;校方亦要着手制定fb校規。
上課照玩 應着手訂fb校規
學生「偷雞」玩fb亦令教師痛頭,「他們每小時都要更新fb資訊才安落,上課也照玩。」任教中學的鄧老師稱,部分教師發現學生以手機上fb,會暫時沒收,但該校沒在電腦封鎖fb:「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禁得多少?」
吳錦娟認為,學校應該向學生解釋清楚,是為防有人濫用而封鎖fb網頁。
互聯網專業協會常務理事陳家豪則指,年滿13歲、按fb規定可開戶的學生,其實應學懂用fb、免與時代脫節,中學封鎖fb只會惹學生對抗:「他們成功翻牆會覺得興奮,黑客心態也由此而來!」他建議,校方明言下課後始可上fb,並在獲學生同意下追蹤校內電腦的上網紀錄,以作阻嚇。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13歲碩士 4年苦讀見白髮 沈詩鈞提早一年畢業 處世變成熟

http://hk.news.yahoo.com/13%E6%AD%B2%E7%A2%A9%E5%A3%AB-4%E5%B9%B4%E8%8B%A6%E8%AE%80%E8%A6%8B%E7%99%BD%E9%AB%AE-%E6%B2%88%E8%A9%A9%E9%88%9E%E6%8F%90%E6%97%A9-%E5%B9%B4%E7%95%A2%E6%A5%AD-%E8%99%95%E4%B8%96%E8%AE%8A%E6%88%90%E7%86%9F-230309499.html
明報 – 15小時前

寄給朋友
列印
相關內容
文章: 醫生﹕基因壓力可致華髮早生
明報 - 15小時前
文章: 下周任美訪問學人 一年後讀數學博士
明報 - 15小時前
【明報專訊】4年前,9歲的沈詩鈞入讀浸會大學,修讀學士和碩士學位。詩鈞以4年時間,完成一般需要5年的學業,以超低齡入浸大的詩鈞順理成章,成為全港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和碩士,神童稱謂,當之無愧。大學生活4年,稚氣的詩鈞長出細碎白髮。這個精通數學的神童說,年幼入學,有苦自己知;可幸他認識不少新朋友,待人處事愈見成長。
沈詩鈞昨日在父親沈振雄及浸大署理校長陸大章的陪同下出席記者會。神童再沒有4年前揸咪扮鬼臉的表情。13歲的詩鈞明顯長大了,淡定了,聲線也沉穩了,兩鬢更明顯出現細碎白髮,比身旁的父親還要多。當年預計5年才完成的數學理學士及數學哲學碩士課程,詩鈞用了4年超額完成,他直言當中經過不少堅持、努力,以及老師與同學的支持。「多謝我的論文教授包浩文(Hermann Brunner),他很嚴格也很有耐性,他不容許有少許錯誤,遇有不明白也不會回答我的問題,訓練我獨立研究的能力。」
數學以外感吃力 失一級榮譽
不過,神童也有難以掌握的學科。數學以外的通識、宗教及電腦等科目,初時也感到吃力,「大一時年紀小,較少接觸電腦等,所以就不及格。」他坦言要花較多時間學習,看參考書及文獻,追上課程,「不是這些(科目),就會拿到一級榮譽畢業了。」
努力追回電腦科的成績,詩鈞努力尋找學習方法,比方「設想電腦程式課是學習數學科需要的,就產生了興趣……現時我喜歡設計遊戲程式,如俄羅斯方塊,多於玩遊戲機」。
參加話劇團 學懂待人處事
回顧大學生涯,他也認識不少新朋友。詩鈞坦言大一時曾參與話劇團,不僅要熟習台詞、表情,也要學習與其他演員合作,從中學懂待人處事的態度。入學初期曾指同學只懂拍拖、「打牌」的他,昨日卻笑言﹕「我沒參與,但大學生有這些活動很正常。我不時跟他們吃飯傾談,發現他們都想為社會作貢獻。」
身旁的沈父也直言,兒子不但很快適應了本港的教育制度,在4年間他在社交及處事上都變得成熟,亦習慣了團隊生活。但指愛兒已進入青春期,開始有點反叛,會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見;不過見他能有所成長,甚感恩惠。詩鈞聽到父親對自己評價,不時望向父親,報以尷尬的微笑。
沈父﹕子「滿頭白髮」遺傳母親
對於記者問到兒子「滿頭白髮」是否壓力所致,沈父笑言﹕「果然給你看到,我妻子天生白頭髮,相信詩鈞只是受她遺傳影響而已。」
事隔4年,座上的詩鈞,雖然也不時擠眉弄眼、移動身體,但明顯更加穩重,回答記者提問時都會正面看着對方,又不時報以微笑。他多謝社會各界關心,又自言即使比人「走得快」,心情從未受到影響,「我不覺得我(比同齡朋友)失去任何東西,因為我正在做我所喜愛的事﹗」
明報記者 錢瑋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沈旭暉專欄﹕倫敦騷亂的結構性成因﹕一切只是預演﹖

http://hk.news.yahoo.com/%E6%B2%88%E6%97%AD%E6%9A%89%E5%B0%88%E6%AC%84-%E5%80%AB%E6%95%A6%E9%A8%B7%E4%BA%82%E7%9A%84%E7%B5%90%E6%A7%8B%E6%80%A7%E6%88%90%E5%9B%A0-%E5%88%87%E5%8F%AA%E6%98%AF%E9%A0%90%E6%BC%94-213233615.html
明報 – 10分前

寄給朋友
列印
【咫尺地球】英國倫敦爆發騷亂,由北倫敦的托定咸蔓延至市中心的Oxford Circus,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但觀乎騷亂爆發的結構性成因,這次可能不過是預演,只要這些問題得不到正視,更嚴重的衝突恐怕還會出現。
種族問題浮面 1985騷亂翻版
騷亂導火線是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槍殺,他的家人高調呼冤,引來網絡動員追求公義。這就像1985年南倫敦Brixton騷亂的背景﹕當時警察指一名來自牙買加黑人新移民家庭的青年涉嫌犯罪,卻槍傷了他的母親,激起民憤,令英國種族問題浮上水面。今天不少新移民家庭依然住在市郊,像北倫敦托定咸就有大量非洲裔新移民,白人抱怨他們浪費福利開支,他們的生計則最受經濟不景影響。南亞裔英國人的數目愈來愈多,乃至已改變英國文化體系,但他們並未全面融入國家,甚至常被當作疑似恐怖分子。來自俄羅斯、中東產油國、中國等地的富有新移民,則大舉進佔城市核心,令倫敦有了「倫敦格勒」、「倫敦斯坦」、「倫敦京」之稱,原有精英亦不是味兒。相較下,美國的「平權政策」雖然備受爭議,但畢竟較能融合不同階層的非白人人口,而在經濟低迷的英國,少數族裔容易把經濟問題演繹為種族歧視,白人也容易把經濟上的不滿歸咎於暴發新移民。
大學生淪政策犧牲品
但種族問題並非這次騷亂的核心議題。英國雖然沒有加入歐元區,但過度開支的經濟結構,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歐豬五國」大同小異,甚至有學者將之歸入「歐豬六國」之列,無論是誰執政,緊縮開支、減少福利都無可避免。雖然這會涉及社會各階層,但以青年的怨氣最大,月前爆發的大規模學生示威,除了反對大幅度加學費、減津貼,背後還有這樣的信息﹕十多年前,沒有大學學位的保守黨首相馬卓安推行高等教育普及化,把一大批院校升格為大學,打破精英教育傳統,徹底改變了英國青年的期望。今天的八十後、九十後卻發現,負擔大學學費愈來愈困難,辛苦畢業後又很可能失業,好些學系更因為經費不足而倒閉,這都和他們的期望大有落差,難免認為自己淪為政策的犧牲品。這次受害者是29歲青年,警方迅速把他定性為罪犯、閒漢,令青年有了「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同仇敵愾;加上托定咸所屬行政區是英國相對窮困的地區,與青年、教育相關的開支剛被一下子削減75%,民怨早就存在。
英警削經費士氣沉 倫敦奧運堪憂
削減開支的問題同樣影響着公務員,負責維持治安的警察也被削減20%經費,士氣本就低沉,不滿往往發泄在市民身上。這一方面容易激化警民矛盾,另一方面也令警察效率難以提升,對社會不穩定因素難以控制。在平日,一般人對政府的不滿沒有什麼機會表達,但一旦有執法者有爭議行為出現,就往往被演繹為政府不聽民意、不恤民情的總象徵。加上英國警隊正受梅鐸竊聽醜聞困擾﹐年前把巴西遊客當作恐怖分子、將之誤殺的醜聞﹐也讓人記憶猶新﹐「為虎作倀」的粗暴形象,就逐漸深入民心。數月前,曾有二千多名黑人青年和平遊行至蘇格蘭場警察總部,抗議另一宗類似的黑人不明不白死亡案件,但傳媒關注程度極低,令他們不得不「反思」策略。這些社會問題,有了槍擊死者的具體形象,在互聯網時代,就足以極速傳播。
倫敦舉辦2012年奧運在即,若經濟問題不能改善,更難以期望政府能撥出足夠開支應付突發危機。當警察在民眾心目中失去公信力,而外來恐怖襲擊威脅依舊存在,社會治安面對的挑戰只會更大。電影《2012末日預言》有一幕講述倫敦奧運被腰斬,恐怕將成為英國政府揮之不去的夢魘。
英國華威大學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子女要求買iPhone 父母該怎辦

http://hk.biz.yahoo.com/110803/366/48uwr.html

理財多面睇 李兆波 8月 4日 星期四



筆者最近閱讀一篇報章散文,講述散文作者的未成年女兒希望父母買一部iPhone給她,好讓她用來消閒玩樂及網上社交。那位作者感到左右為難,原因是雖然這部智能電話創意無限,將桌上電腦的功能融於掌上的電話,結合高科技與現代生活,但其高昂價格令那位作者躊躇,不知道應否給女兒買一部智能電話。


現時這部智能手機約值五千多元,若以現時香港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是11,000元計算,這部體積細小的智能電話便超過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半。若以一人每日膳食花費約一百五十元計算,一部智能電話的價格就等於一個月的餐飲費。

年青人未有獨立賺錢能力,卻追求高消費的「玩意」,做父母的難免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假若買了智能電話,父母擔心寵壞孩子,令孩子以為任何東西都是隨手可得,不懂珍惜,養成揮霍的惡習;但是狠心不買的話,父母怕孩子不開心,或是得面對孩子不斷苦苦哀求的情況,因此要得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著實不易。

依筆者愚見,父母可好好利用此機會,向子女解釋一些經濟知識及價值觀。中學經濟科第一課便教導「願望無限,但資願有限,所以我們要作出選擇。」對物質作出取捨是必然之事。通過討論,父母要讓子女明白物質不是人生追求的全部,也不是快樂的唯一泉源;有些東西是「必要」的,但有些東西只是「想要」的。

對於子女「想要」的東西,父母未必需要即時滿足他們,讓子女體驗延遲消費未嘗不可。舉例說,父母可要求子女須在未來六個月內儲蓄若干金額,若子女達標,子女便可動用儲蓄,再加上父母的資助,去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方法的好處是能培養子女的耐性,以及子女會更加珍惜要經過等待才能擁有的東西。若果子女希望立刻得到「想要」的東西,父母便要與子女約法三章,在數個月內不可以再有任何物質的要求。對於急性子的子女來說,這數個月足以磨練他們的耐性。

無論如何,個人認為少用昂貴的東西方為上策。一個人拿著最流行的昂貴「玩意」招搖過市,難免惹來賊人垂涎,若成為搶劫目標,得不償失,執筆時報紙報導了一名女子在土瓜灣被陌生男子毆打及搶劫智能手機。所以為人父母,若購買昂貴智能電話給子女,那可要多一份擔心了。再者買iPhone時不可以在付款前作檢查,好像是花了數千元買了一塊不知名的石頭。不少人只是抱著人有我有的心態,沒有太多的獨立思考,不是太好的消費習慣。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