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星期六

匯豐捐1.5億予北大商院

匯豐捐1.5億予北大商院
(明報)8月30日 星期六 19:45

匯豐銀行 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學 捐贈1.5億元人民幣,支持北大深圳 商學院的發展,並獲得學院的冠名權。

北大深圳商學院則將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認為,匯豐銀行是國際上享有很高聲望的企業,以「匯豐」冠名,可以提升北大深圳商學院的品牌,有利於商學院的發展。

香港上海 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鄭海泉 表示,能跟北大的名字連在一起,是匯豐的榮幸。此前匯豐也有很多捐贈項目,但並沒有進行冠名,這是因為這些項目不是長遠合作。以「匯豐」冠名北大深圳商學院,意味著匯豐對該學院有一種長遠的承擔。

根據雙方的協議,匯豐的此項捐款,1.2億元用於支持北大匯豐商學院的基礎設施、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及其他相關項目,另外3000萬元用於支持建立「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和設立「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基金」。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張文光議員提出鞏固專上教育發展及 提升副學位課程質素議案辯論最後答辯

http://www.cheungmankwong.org.hk/debate/debateframe.html
2006年5月10日 張文光議員提出鞏固專上教育發展及 提升副學位課程質素議案辯論最後答辯

張文光議員發言全文如下:

   主席,去年,特區政府宣布:提前實現六成大專生的指標,為本港教育創造了一個的神話。

   特區政府的教育神話,不單比原訂10年的時間表提早5年完成,甚至無須政府額外撥款,藉覑增加自資副學士,把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由2000年的30%增至2005年的66%,超越前特首董建華所訂下的大專指標。

  可是,神話背後卻是千瘡百孔的教育現實:是濫竽充數,是惡性競爭,是歧視學生,是大學的瓶頸,是無質素保證,是重量不重質。首先,教統局以公平競爭為理由,大幅削減大專院校的資助學額,撤走大部份高級文憑和副學士的撥款,幾乎將理大和城大的高級文憑課程連根拔起,更掀起一輪學生抗議的風波。政府資料顯示: 2004年至07年度,共削減副學士及高級文憑學額5千8百個,連同碩士學額,政府在4個學年共削減撥款超過9億元。

  教統局的如意算盤,是將資助撥款變成學生貸款,但貸款卻並非一視同仁,而是分等分級,充滿歧視:自資副學士學生,即使通過經濟審查,即使家庭收入相若,也得不到資助課程學生同等的貸款。自資副學士更沒有生活資助,只能被迫申請7.359%的高息貸款,幫補學費和生活費。主席,為甚麼同是大專生,資助卻分等分級?為甚麼同是窮學生,借貸也分等分級?這是政府對自資副學士的欺凌和歧視,既不公平亦不合理。因此,政府應盡快合併「本地專上學生資助計劃」和「專上學生資助計劃」,以貫徹學生資助辦事處「公平、公正和有效率」的原則,讓政策不再自相矛盾,讓資助不再厚此薄彼。

  教統局常務秘書長羅范椒芬說:政府已作出了重大的承擔,包括向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逾18億元的資助或貸款,但實際的情況是:18億元的承擔是2001 至04年度學生資助辦事處累積助學金和貸款的總和,其中近13億元是免入息審查貸款,政府以無損益原則,即封了蝕本門的方式借出,因此,息率是長期超過7%的高息貸款。由此可見,政府發展教育確實是投資而不是開支,而且更是打學生主意的投資。

   主席,政府將撥款變成貸款,再將貸款變成高息貸款,讓學生和院校成了神話背後的犧牲品。為了實現董建華的指標,政府向院校大量放債,興建校舍,催谷學額,由2000年至05學年,自資副學位的學額增幅驚人,由每年的2千4百人增至2萬3千人,增幅超過9倍,副學士像科幻片的異形,易放難收,已經失控。學士和副學位學額也由2萬4千人增至5萬個,遠超過每年高考生3萬4千人,也超過符合中六入學最低要求的會考生4萬8千人。主席,即使這些高考生或會考生,全數留在香港升學,也填不滿每年5萬的大專學額。何況,5萬不是上限,隨著更多新校舍落成,學生人口持續下降,學額將嚴重供過於求,重蹈中小學的噩夢和覆轍。

   學額過度膨脹,課程供過於求,院校為了掙扎求存,為求償還建校貸款,只能加入惡性 競爭的市場,一窩峰開辦熱門課程,降低收生入學條件,調低課程教學程度,擴大副學士先修班學額等。一言以蔽之,院校的首要任務是收生,是還債,是生存,難免損害教育質素,難以理會是否學以致用。

   面對院校收生不足,課程重複泛濫的困境,政府還意猶未盡,還計劃增撥建校土地,推高大專學生數目,令院校雪上加霜,令惡性競爭加劇,令教育質素不保,令學歷集體貶值。過去六年,政府提供了40多億元的建校貸款,接受貸款的院校必須10年還清,而償還貸款的責任就落在學生身上,學生以部份學費為院校供樓。當前,一所借貸興建的教學大樓,每個學位平均的建築成本為12萬元,學生每年要用1萬2千元學費,替院校供10年樓,以平均學費4萬5千元計算,供樓費佔學費近三分一,這是荒天下之大謬,為甚麼學生要為院校供樓,而最終業權卻屬於院校?教統局這政策是借艇割禾,直情將學生當羊牯。學費用來供樓,更直接影響教學質素。

  主席,學生用高息借錢讀大學,是第一苦;借錢為大學供樓,是第二苦;供樓而影響教學質素,是第三苦。學費在七除八扣之後,自資副學士可享用的資源比預科生還要少,自資副學士借貸的息率比供樓一族更沉重,羅范椒芬說:政府已作出了重大的承擔,這是否掩覑良心說瞎話?是否隱瞞事實的空話?政府再也不能欺負自資副學士了,必須增撥資源減輕院校和學生的負擔,包括向院校提供延長還款期的選擇,以紓緩院校的財政壓力,讓院校可將學費直接用在教學上,用在提升教育質素上,用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上,用在學生發展服務上。

  主席,自資副學士受盡歧視,但仍不願放棄學習,只是為了爭取第二次升讀大學的機會,但他們升學的路如臨瓶頸,他們升學的理想如在夢中。政府當年推出副學士政策時,曾吹噓副學士是「一個獨立而有價值的資格」,亦曾承諾副學士「畢業生可以繼續升讀學位,可以銜接海外大學,或可以選擇就業」。但現實卻是:副學士升學就業皆困難重重。當前,副學士學額由2003年約2萬增至2005年的3萬2千,但政府在2005年才分別提供840個大二和大三的銜接學額。數以三萬計的畢業生,要走一條八百多人升大學的窄路,這是香港教育史上最大、最窄的瓶頸,當畢業生越來越多,升學的瓶頸便越來越窄,學生的失望也越來越大。主席,副學士已接近升學無路,就業無門,高不成低不就,兩頭不到岸,成為大專教育的孤兒,這是誰的責任呢?

  教統局必須承認,僱主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副學士已不能滿足社會的期望。因此,香港持續了12年而不變的,14,500個大學一年級的資助學額,已遠遠落後於學生升學的需求。當副學士過度膨脹,而大學學位又停滯不前,便形成副學士的升學瓶頸。主席,每年14,500個大學資助學位的上限必須打破,這數字是我第一年進入立法會時的數字,到了現在,仍然是這個數字,讓成績優異的副學士可以升學有路,不會成為進退維谷的倔頭進士,也讓更多的年輕人求職有門,無須在副學士的困局中浮浮沉沉。

  主席,質素是副學士的生命線。由於副學士沒有質素保證,學歷不獲社會承認。學生畢業後尋尋覓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要回頭多讀一個副學位,再欠下一筆新債,這是可憐亦可哀。現時已開始有學生讀第二個副學士課桯,亦有學生所謂專科畢業,最後連報考專業試的資格也沒有。特區政府應設立一個獨立的質素保證機制,確保副學士課程的質素和資歷的認受。否則,副學士越來越多,只會集體貶值,淪為有名無實的假專業,畢業即失業,負上一身債,十年高利貸。

   主席,副學士已走向假大空的道路。質素不保,是假;供過於求,是大;升學瓶頸,是空。因此,我今天提出「鞏固專上教育發展及提升副學位課程質素」的議案,是要督促政府把握機會,撥亂反正,轉危為機,推動 副學士的健康發展。

   主席,我完全支持更多年青人提升學歷,但他們的學歷必須具有質素,必須名副其實,必須因覑其學歷而有更廣闊的升學機會和就業出路,這是當前急務,也是政府不能迴避、不能推卸、不容詨辯的教育責任。 主席,我謹此陳辭,提出議案。

立法會:教育統籌局局長就「鞏固專上教育發展及提升副學位課程質素」動議辯論的致辭全文
******************************

   主席女士,為配合香港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系,我們必須加快提升本港勞動 人口的質素和競爭力。有見及此,特區政府早在2000年已提出了清晰的政策方向,目標是在十年內讓60%的中五及中七離校生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這項政策公布後,我們隨即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推動 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過去六年多來,專上教育機構亦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支援措施,開辦各類專上課程,回應學生對升學的殷切需求。現時高中畢業生接受專上教育機會的比率已超過六成,與2000年的33%相比增加超過一倍。

  在專上教育界別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亦著手研究界別長遠的發展路向。因此,教統局於去年展開專上教育界別的檢討工作,並邀請界別的代表及社會人士參與有關的工作。第一階段的檢討結果已於三月二十七日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中詳細討論。我感謝各位議員在當日的會議及今日的動議辯論中對專上教育界別發展提出的寶貴意見。

質素保證機制

   我絕對同意,課程質素是發展專上教育界別最關鍵的一環。優質的課程可確保專上教育學歷的認受性。因此,政府為專上教育界別提供的財政及其他支援措施只適用於經評審的課程,亦只有修讀經評審課程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專上學生資助。在評審工作方面,目前八所具備自行評審資格的大學所提供的課程,以及香港教育學院的教師培訓課程,都必須經由校內的質素保證機制評審。至於未有自行評審資格的院校,其課程則須由香港學術評審局(學評局)甄審。

   事實上,各院校均十分重視課程及畢業生的水準,因為這些會直接影響院校的聲譽、課程的認受性及院校收生的能力。為進一步確保專上教育的質素,院校已在現行的質素保證架構下,自發採取措施以加強質素保證,這包括由大學校長會成立並由各院校代表參與的「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負責監察教資會資助院校提供的自資副學位課程的質素;而學評局則負責評審其他院校提供的課程。「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與學評局當中有共同成員,目的是促進兩者之間的溝通,方便訂定各專上教育課程的水平基準,此外,教資會亦正計劃推行新措施,以加強對學位及學位以上程度課程的質素保證工作。

專上課程的學額供求

  我注意到,社會上時有評論批評專上學額供求失衡,但提出這論調的人士是漠視了現實的情況。院校提供的收生數字已充分顯示,本港學生對專上教育有實際及殷切的需求。首先,在過去六年,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是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運作;在自由巿場運作的情況下,各院校仍逐步增加學額,以回應需求,正好說明社會上並沒有出現專上學額「供過於求」的情況。再者,若與其他先進城市相比,香港學生接受專上教育的比例似乎仍有提升的空間。雖然我們已達到2000年定下的政策目標,但我認為發展專上教育界別,應該本覑「寬進嚴出」的原則,抓緊課程的質素及畢業生的水平,為有意進修的同學提供更多元化和優質的學習機會。事實上,有不少年青人抗拒傳統的學習方法,或對傳統學科沒有興趣,以致學術成績未如理想,專上教育為他們提供另類的學科、學習模式和晉升階梯,讓他們重拾自信和對學習的興趣,確立持續進修、不斷提升自己的目標。過去五年,我們已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證明副學位課程為香港培養多元人才的價值。

學生資助

  政府在2002年接納了「高等教育檢討」報告中的建議,逐步減少以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改為把資源直接投放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這樣可以把有限的資源,更有效地直接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讓更多學生可以修讀自資專上課程,從社會的整體利益而言,實在是一個十分可取的方案。當時政府亦承諾把從減少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所節省的資源,用作改善「專上學生資助計劃」。我們亦信守承諾,決定由下學年開始大幅度改善該計劃,以便在計算助學金金額方面,與適用於公帑資助課程的「本地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看齊。此外,我們亦建議額外提供每年上限為3000元的助學金,以協助學生應付學費以外的學習支出。預計有關助學金支出的總額,將由現時每年約2億元,大幅增至下學年超過5億元,到2010/11學年時更會增加至7.8億元,增幅接近三倍,受惠學生人數超過26000名。我相信上述建議將大大紓緩專上課程學生的經濟壓力。我亦希望立法會會在五月十九日的財務委員會上支持這項撥款申請,好讓我們盡快落實改善措施,讓學生們受惠。

   至於議員提出改善其他方面的資助項目,我們會繼續研究,但由於整體教育資源分配,需要顧及多方面的訴求,例如中、小學及幼兒教育,所以短期內無法再進一步改善「專上學生資助計劃」。

支援措施

  為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政府已投放大量財政資源,包括設立50億元的開辦課程貸款計劃及3000萬元評審課程津貼計劃。除此之外,政府亦以象徵式地價向非牟利教育機構批撥土地,讓這些機構興建專上院校校舍,以開辦自資經評審的全日制專上課程。政府至今共批出五幅土地,分佈九龍及新界,合共提供超過十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這些措施將大大協助院校提升教學設施及課程的質素,亦充分顯示政府對發展專上教育界別所作出的承擔。

  議員提出延長院校的十年免息借貸還款期,我們以前亦曾考慮過。但政府所有貸款的還款期都不超越十年,要改變整體的財政政策,必須有強而有力的理據和實證,至今未有機構能提供有關資料。此外,延長還款期會減少政府資金投資的回報收益,等同另類開支。在公共資源有限這個大前提下,我並不認同應把免息還款期延長,而是應把資源優先用於對學生有直接裨益的措施上。此外,我們亦正研究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支援,包括學生發展服務等,以進一步提升課程的質素。

副學位學生的升學及就業前景

  我們十分理解副學位學生對升學及就業的期望,所以在發展副學士學歷時,我們已同時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銜接學額的機會。首先,我們已由2005/06學年起,分階段增設合共1680個公帑資助的大學二年級及三年級學額。在確保學術水平得以維持及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我們計劃在未來數年陸續再增加超過2000個銜接學額(即合共約3700個新增的銜接學額),讓更多成績優異的副學位畢業生可以升讀大學。除政府資助的學額外,現時本港約有2500個本地自資學士學位。隨覑自資副學位學額的增加,我相信自資學位的巿場亦有發展的空間,以應付學生升學的需求。此外,副學位畢業生亦可選擇升讀海外的自資銜接課程。現時有10個國家或地區共150所院校承認本地副學士學位的資格,讓本地副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報讀有關學位課程或轉移學分。由此可見,有志進修的學生實在不乏升學機會。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副學位學生明白到升讀大學並非修讀副學位課程的唯一目標或出路。現實是並非百分之百的副學位畢業生均有興趣或適合升讀學位課程。所以如果堅持要為所有或絕大部分副學位畢業生提供資助學位課程,是不切實際的建議。正如我之前所述,當年政府提出副學士的政策,主要目的是提升香港勞動人口的競爭力。所以,我們應該更積極推廣副學士資歷作為投身社會工作的一個獨立及認可的學歷。我亦希望社會大眾能清楚了解,副學位畢業生在完成兼備職業導向及通識教育元素的專上課程後,已具備足夠的知識及能力,擔任一些基礎管理層或輔助專業人員的工作崗位。現時,多個副學位課程已獲超過20個專業團體認可為專業資格,畢業生可豁免參加部分考試;而在公務員職系方面,目前已有13個職系接受副學士學位作為入職學歷。為加深商界及僱主對副學位資歷的認識及鼓勵他們聘用副學位畢業生,本局已計劃了各種推廣活動。此外,我們亦會透過調查以搜集僱主對副學位畢業生工作表現的意見,藉此加深社會人士對副學士學歷的認識。

結語

  政府在推動專上教育界別發展時,已經過周詳的考慮及研究,提出全面的支援措施,回應可能預見的各種情況。我們亦已開展了專上教育界別的檢討工作,進一步鞏固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隨著第一階段檢討的結束,我們將進行第二階段的檢討工作,其中包括如何落實第一階段檢討的建議及研究海外的做法及經驗等。

  我很高興各位議員與市民大眾都認同政府在專上教育的政策方向,肯定這個界別的持續發展,我亦希望各位在聽完我上述所講的發展後,對副學位課程的質素保證和政府的支援措施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會主觀地以負面的態度看副學位課程,貶低他們的價值,否則只會加深社會人士的誤會。這樣,對於努力辦學的院校、我們的導師,以及勤奮向上的同學非常不公平。事實上,副學位課程為中五及中七畢業生提供更全面及多元化的學習途徑,以補足傳統的教學階梯。我們應該肯定副學位的價值,有信心副學位課程的畢業生能成為人力資源發展的生力軍,有利本港的長遠經濟及社會發展。

   多謝主席女士。

2008年8月16日星期六

牛津首來港招生最少三優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816/3/7qh8.html
牛津首來港招生最少三優
(星島)8月17日 星期日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英國 教育展昨開幕,著名學府牛津 大學首度正式在港招生,計畫取錄逾十名港生於○九學年入讀其本科課程;港生除了要博覽群書,以期在面試中突圍而出外,亦要在高考高級程度科目取得三優,才會獲取錄。另外,有院校以四年讀畢大學作招徠,吸引十二分會考 生報讀,但升學專家提醒,港生報讀前應先了解有關學歷是否獲本港認可。

  記者:蔡瑤

  英國教育展昨天及今天在灣仔華潤大廈舉行,有八十所院校參展,首日吸引三千五百人入場,與去年相若。牛津大學 的攤位成為焦點,該校招生主任Peter Williams估計,首天已有近三百人查詢入學詳情,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科學、經濟及管理學科感興趣。

  他表示,中六生可於九月在網上報讀該校,在港通過面試和筆試後,若能在明年的高考取得三優(只計算高級程度科目),即可於明年九月入讀牛津。

  他提醒,面試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學生要顯示他們對報讀的課程充滿熱誠:「他們應該閱讀大量相關的課外書,對該學科作更深層次的思考,並在小組討論中提出新觀點。」他補充,以往四分之一報讀的國際生最終獲取錄。

  著名學府固然令港生趨之若騖,知名度較低的大學則要出盡法寶吸引學生。每年學費逾十二萬港元的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昨以首年減逾六千港元學費,及提供達一萬四千多港元獎學金吸引港生報讀,負責人承認,是因為該校知名度不算高。

  有大學標榜會考12分可報讀

  蘇格蘭 的斯德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則標榜會考生可於四年內獲取大學學位;負責招生的天麟教育服務有限公司教育經理伍淑君表示,會考每科均獲D級,即六科獲十二分的港生可報讀該校,他們首年會入讀基礎班,考試及格即可升讀三年制大學課程,取得獲英國政府認可的學位。

  理工大學 學生輔導網路主任崔日雄則提醒,港生報讀海外院校時,要留意其排名及課程質素,又指修業年期太短的課程,未必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學生應先向該局查詢。

2008年8月7日星期四

成功的人沒有童年?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806/3/7k8q.html
成功的人沒有童年?
(星島)8月7日 星期四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又到一年一度的放榜季節!回想當年自己中學會考 ,狀元是指九優生,而且全屆只得一兩個,非常矜貴。對!你猜中了,那是七十年代的事了。所謂長江後浪,三十年後,十優狀元一打以上,九優生已沒有甚麼大不了。最近兩年,傳媒的吹捧對象更變成是「低齡神童」。可能十優大把,唯有從年紀上鬥一番。

  香港的資優熱源於2006年,「摘星少年」陳易希 會考未放榜便獲科大破格取錄。之後有十四歲何凱琳 入中大讀醫,九歲沈詩鈞 獲浸大取錄。為了回顧這股資優及跳班熱,特區政府 趕緊成立資優教育學院,為資優生提供課外培訓。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資優教育委員會,更有一套《加速學習參考手冊》,提供資料,讓學校及家長識別學生是否適合加速學習。

  對比發達國家,香港政府對資優教育的反應既慢,承擔也少。香港教育制度僵化,不少天才因為課程太淺,對學習失去興趣,被誤判為問題學生。現在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最令我擔心的,不是學校和家長懂不懂分別誰是天才,而是他們的「心態」問題。這股催谷尖子的風潮,已由大學蔓延至中學,中學感染至小學。

  誰不想有個九歲十優生,為校爭光?現實是,天才也有他們的强弱項,是否每個尖子也適合「跳級」還是「跳科」?他們是否在情緒及社交上,也適合跳班?老師是否具備足夠訓練,用特別方法教導他們,及照顧他們的情緒需要?單是提供一些校外資優課程,或制訂甚麼識別指引,只是一些表面工夫吧!

  曾經聽過不少故事,外國某某神童十多歲便拿博士學位。但因自小被父母指揮,被逼提早長大。他們內心空虛痛苦,質疑人生意義,最後選擇提早結束生命,令人唏噓。 最近沈詩鈞父親接受訪問,提到「全世界成功的人,也沒有童年,李嘉誠 也沒有童年。」人生最重要是甚麼?成功的定義又是甚麼?是名利、權力、財富……若這些東西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也未嘗不可,否則便要再想想了。

  (Give Me Five)

2008年8月6日星期三

7副學士院校收中英「肥佬」生 門檻形同虛設 教局﹕可破例但需「保底」支援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805/4/7jny.html
7副學士院校收中英「肥佬」生 門檻形同虛設 教局﹕可破例但需「保底」支援
(明報)8月6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會考放榜過後,大批學生撲校升學,但提供副學士的院校濫收生成風,學生質素成疑。本報記者以會考中、英文不及格(不達2級)的考生身分,向11所院校查詢,當中7所院校表明會取錄,院校收生最低資格形同虛設。有院校要求「肥佬」學生需先修讀語文精讀班測試,才可入讀副學士,但表明「從來沒有學生不通過測試」。

稱「語文保低試」輕易通過

教育局4月公布《第二階段專上教育界別檢討報告》時,局長孫明揚曾揚言,有必要打擊院校收生不嚴的問題,如果長時間未見成效,當局有權將已承認的學術資格撤回。雖然絕大部分院校均列明,副學士課程收生最低要求,會考5科及格,中英文需達2級及格成績。不過,本報記者以中英文「肥佬」的會考成績向11 所院校查詢,7所表明會取錄,而且毋須入讀副學士先修讀課程。部分院校有要求考生,入學前需入讀語文「保底班」,但多番提及學生可放心,「測試可輕易通過」、「一定無問題」或「從沒有學生不通過測試」。

珠海﹕會考慮學生整體成績

另外,珠海書院表示,語文「肥佬」的學生,需於明年重考語文試。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會綜合考慮學生整體成績始決定取錄否,但會先收語文成績達要求的學生。首以贈送iPhone作招徠的中伸書院稱,截至昨日已取錄180名學生。會考英文不達2級的Winky,昨順利報讀入學要求列明中英文須及格的中伸書院,而書院要求她明年補考英文科。

恒生商學書院職員表示拒絕取錄不合資格學生,院長崔康常笑言,不想給別人「唱衰」課程質素,因此拒絕取錄語文不達第二級學生。不過他坦言:「恒商亦有例外收生,如語文『肥佬』學生有其他方面的傑出表現,亦可獲考慮取錄,但例外取錄的學生不足5%。」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批評,院校為中英文不達標的學生提供保底班,目的只為多收一個課程的學費,院校應嚴格為入學資格把關,以免影響副學士質素。他說﹕「政府對副學士先修課程的監管放任,幾乎沒有管制。」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副學士課程學生需有5科及格,包括中文及英文,但院校可破例收取語文不及格學生,不過需為學生提供「保底」支援。

據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數字顯示,本學年及過去3個學年,本港15間院校共取錄最少648名未達標學生,包括257人中文或英文不及格、379人沒有一科高考科目及格。

明報記者 蔡惠華 羅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