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當宗教變成分數


聽老媽話當年,知道昔日很多香港人到教會領洗,為的是一口麵包;今天,我們糧食不缺,受洗不再為麵包,卻是為了兒女小一入學的宗教分。

我的嫂嫂是虔誠的基督徒,一心想把女兒送進基督教學校。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截止後,她突然收到心水學校來電說:對不起,你受洗的教會,不被認可。

嫂嫂晴天霹靂,自覺好像做了天大的錯事,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懊悔不已,只不過做漏了一個「轉會」手續,便害女兒「被貶為凡人」,失去了關鍵的五分,第一輪獲取錄的機會,微乎其微。

回想我小時候也是唸教會小學的,聖經的道理,一直陪伴我成長,是我人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份。當年教聖經的老師,是個甜美的可人兒,一班嘩鬼全都被她的溫柔慈愛打動了,天天小息鬥快衝進教員室找她背誦金句,以換取那張小小的金句書籤。

那時候,大部份同學仔都不是教徒,家裏拜祖先拜土地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天天回家跟老媽老爸「講耶穌」,父母都忙生活,也愛理不理。結果,一屋兩教,沒演變成衝突。老媽甚至試過在聖誕夜跟我一起唱聖詩,那感覺,是蠻溫暖的。到今天,在我仍有聯絡的小學同學中,有勤力有懶散的,但全都仍是神的兒女。

嫂嫂激動過後,自我安慰說:讓多些未信教的孩子入讀基督教學校,其實也是好事。我覺得這話說得再好不過了,我便是人板。既然今天宗教都變成了一個分數,讓很多明明不信的人去處心積累為這五分鋪路,似乎便更應讓不懂的人去認識這個宗教的真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港大世界排名34 急跌13級

 http://hk.news.yahoo.com/%E6%B8%AF%E5%A4%A7%E4%B8%96%E7%95%8C%E6%8E%92%E5%90%8D34-%E6%80%A5%E8%B7%8C13%E7%B4%9A-224440490.html


【經濟日報專訊】本港的大學在最新一項世界排名中,排位出現下滑情況。《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今年度世界大學排名首200位,香港大學下跌13級至34位,其去年亞洲第一的位置被日本的東京大學取代;科技大學雖同時打入100大,但較去年大跌21級至62位;而首次參加排名的中文大學則位列151,浸會大學及理工大學今年更跌出榜外。
不過,本港上榜的大學數量與領土面積的比率排名,則位居世界首位(見另文——「入圍大學與GDP比率 港冠全球」)。
哈佛首失第一 中大位列151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2011至2012年世界大學排名,加州理工學院位列榜首,哈佛大學首次喪失一哥位置,與史丹福大學同居第二位(見表)。
本港方面,去年位列21的香港大學,今年下跌13級至34位,同時失去去年亞洲排名第一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今年全球排名30的東京大學;另一所打入100大的科技大學,亦由去年的41下滑至今年的62位。至於首次參與有關排名的中文大學僅列151位,城大則排193位;去年分別排名111及149的浸大及理大,更同時跌出榜外。近年受港生歡迎的內地大學中,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分別位列49及71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指出,今年加州理工學院升上榜首,主要由於其在各個指標表現優異,以及其研究經費大幅提高了16%。對於香港院校能在200位中保持4個席位,其中兩個在100位之內,並在不同世界排名中持續取得優異成績,特刊認為反映香港高等教育界充滿活力,生氣勃勃,是香港知識型社會發展的要素。
報告認為,中國在打造世界高校的路上,有很多工作要改善,包括需要更大的學術自由,並大力改善教學程序;又預計若中國政府能對內地9所頂尖大學投入大量資金,將能挑戰英美學府。
港大:今年排名研究 多項調整
香港大學回應指出,不同的大學排名榜,在採納參考資料數據及分析方法上均有不同,所得出的結果亦不盡相同;今年的有關排名在研究方法上作出多項調整,分析數據資料的方法和參照範圍跟去年亦有不同,但認為報告的分析對大學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科大表示,每個排名方法都有所不同,致令大學的排名有別,但認為科大位列全球100位以內,令人鼓舞。中大亦回應指,不同的排行榜各有不同的評分準則,故產生不同的排名結果,校方將繼續追求教研卓越。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乃參考大學在各方面的表現,按不同比重給予評分,包括教學(30%),研究(30%)、論文引用(30%)、國際化(7.5%)及企業創新資金投入(2.5%)。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

怕蝕底湊仔靠工人 家長total loss


【經濟日報專訊】50年前是工人湊大,50年後也是;為何以前沒港孩,今日問題處處?兩代人都請過工人的50後媽媽一語道破是因為現在的父母「怕蝕底」,她奉勸當今父母不要甚麼事都要求外傭幫小孩做,否則教不好,蝕底的反而是父母,而且是「total loss」(全盤輸掉)。
「以前的人可以有6個子女,一個教不好,還有另外5個;但現在只生一個,一個教不好,還不是total loss?」中西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馮祁梅娟,最看不過眼父母說請外傭可教小朋友英文。
教孩子假手於人 港孩趨增
她認為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外傭的責任,這一代孩子教不好,不因為他們都是外傭湊大,是父母不懂如何教。
「見過不少父母,斟杯水都要叫外傭,小六學生出街,還伸直雙腳等外傭幫他穿鞋。」馮太說,現代的父母怕蝕底,「覺得不叫外傭做,請她回來做甚麼?」結果小朋友甚麼都不懂做,對外傭甚至家長都呼呼喝喝,這是家長「身教」的結果。
馮太小時候家中也聘工人(媽姐),但她強調不論是媽姐或是外傭,角色只是負責清潔和買餸煮飯,其他的應自己事自己做。她說父親常教:「人靠你食,你靠人力」,意思是對工人也要互相尊重。
馮太一對80後子女也是在有工人之家長大,但他們明白工人只是幫媽媽做清潔和煮飯工作。
她的子女現已大學畢業投身社會,馮太說,他們也深明教小朋友是絕不可假手於人的道理,所以已表明,若將來沒時間湊小朋友,寧願不生。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惠州供應多減幅勁 泡沫瀕破滅




圖片

深圳房產秋交會首日人氣頗旺,但因秋交會上市外樓盤較多,用家青睞的深圳本地樓盤較少,昨天人氣已明顯冷卻。(李萌攝)
放大



國慶買房即送價值4萬元的金條。位於惠州大亞灣的「波西塔諾」別墅,不僅降價一成促銷,每幢售價約150萬元,發展商出手亦甚綽,一幢別墅送4萬元金條。(李萌攝)
放大



惠州樓市供過於求,為吸引潛在買家親赴惠州看房,當地開發商推出免費一日遊來招攬客源。(李萌攝)
放大



放大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003/News/eb_eba1.htm

[昔日新聞]


深穗樓國慶拒劈價 去貨慢
惠州供應多減幅勁 泡沫瀕破滅
2011年10月3日
【明報專訊】趁國慶黃金周假期,本報記者周末走訪了廣州深圳兩地樓市,發現大規模降價並未如預期般到來,睇樓客多以自住為主,以投資客支撐的惠州似乎已在泡沫破滅邊緣,減價幅度最大。業內人士指出,國慶若銷情冷淡,開發商可能會被迫大幅降價。
深圳秋房交會如期在國慶假期間舉行,人頭最多的都是集中在萬科的攤位。自僱人士陳先生表示,雖然深圳本地樓盤價格調整並不顯著,但他仍積極看房,並表示:「萬科的樓盤確實配套好,比較心動,反正是自己住,價格漲點跌點沒關係。」
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李耀智表示,9月中旬開始,開發商加速推盤,個別項目價格會定低5%。普遍來講,只是遵循限價令,價格減幅不大。目前的消化速度不快,5月的時候一般開盤一兩日會售出七成,可是現在開盤一兩日只能銷出四到五成。
惠州樓盤 買樓送4萬元金條
深圳秋房交會其實是惠州樓盤一統天下,記者甫入會場,即被6、7個不同樓盤的推銷員團團圍住,看樓燒烤團、買150萬元樓送4萬元金條、特價房、7折優惠,各種推銷層出不窮,更有樓盤願意用專車將記者一人從深圳接到惠州再原路送返。一言以概之,惠州開發商急了,不惜血本、賣樓搶錢的時刻已經到來。
香海灣號稱海景好過碧桂園十里銀灘,但75平米的房子,價格只有45萬,號稱比碧桂園便宜一半。推銷員指出,二期均價6000元,三期4500元每平米,再有75折。另一個降價大盤是德州城,該盤以特價房名義,推出均價4000多元的單位,原價則是6000元。與此同時,均價在3000多元的樓盤也頗多,更有24萬元的空中別墅,7萬元首期的海景房。雖然銷售員費盡口舌,但似乎深圳買家並不為所動,秋交會第二日人流明顯減少。
期望在年內為自己置業的謝先生稱,自己因公幹較多機會去惠州,看到當地密密麻麻的全是樓盤,但大半都是空置,他說惠州以前多是炒房客,即使再便宜自己是不會考慮在惠州置業。
恒大增城新盤 「成本價」反應佳
10月1日,恒大(3333)位於增城的樓盤「恒大山水城」開盤,項目打出「成本價開盤」旗號,首推72套,兩房單位當天上午已一搶而空,銷售人員稱只剩下10多套130平米以上的大戶型單位。增城為非限購地區,恒大項目每方米6000多元的均價似乎頗有吸引力。住在天河區的徐小姐表示﹕「真沒想到這麼多人。不過這個價位很有誠意的,去年10月份開盤時曾賣到每方米8000多元,不過當時都是精裝修,這次是毛坯房。」
當記者到達瑞安(0272)旗下位於天河北的樓盤瑞安創逸時,人氣明顯少了很多。國慶期間推出T2棟,最小戶型也要160多平米,每方米3萬3的均價,入場費已在500萬左右,不過銷售人員向記者力推T3和T4棟的9折特價房,稱此乃瑞安歷史上最大的折扣。
中原:減價不到位 或需減價15%
中原廣州項目部總經理黃韜稱,現實減價不到位,收籌不理想,以往1個月收到籌,現在需要3個月,國慶如果銷售不達標,開發商可能會減價15%,到時候,銷售應該會回來。
明報記者 顧冷冰、李萌 深圳、廣州報道

護士讀博士 掀「doctor稱謂戰」

 http://hk.news.yahoo.com/%E8%AD%B7%E5%A3%AB%E8%AE%80%E5%8D%9A%E5%A3%AB-%E6%8E%80-doctor%E7%A8%B1%E8%AC%82%E6%88%B0-%E9%86%AB%E7%94%9F%E4%B8%8D%E6%BB%BF-%E7%BE%8E%E5%85%A9%E5%B7%9E%E7%AB%8B%E6%B3%95%E7%A6%81%E7%99%BD%E8%A1%A3%E5%A4%A9%E4%BD%BF%E7%94%A8-220405372.html

護士讀博士 掀「doctor稱謂戰」 醫生不滿 美兩州立法禁白衣天使用

【明報專訊】美國護士組織近年致力推動護士進修博士學位,令醫護界掀起「doctor」稱號使用權爭奪戰。有醫生組織擔心,取得博士學位的護士向病人自稱「doctor」(既指博士亦可解作醫生),令病人混淆,並會威脅醫生對醫護專業的控制權。部分州份在醫生組織壓力下更立法限制,甚至禁止護士使用「doctor」稱號。
憂護士爭獨立執業 威脅醫生
現時美國執業護士需擁有碩士資格,但護士組織打算在2015年要求所有執業護士必須擁有博士學位,以積極推動護士進修。2004年獲頒博士銜的護士只有170人,但去年獲得博士學位的護士已多達7037人。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主席波藤帕(Dr. Kathleen Potempa)稱,鼓勵護士取得博士學位,只是希望護士進修護理專業的知識,並非要和其他專業競爭,亦與過去數十年爭取立法,給予護士更大自主權、處方權和收入無關。
美護理學院協會:只為進修知識
不過,有醫生認為擁有博士銜的護士增加,實際上是圍繞「doctor」稱號、背後權力與利益的爭奪戰。美國家庭醫生學院委員會主席戈茨(Dr. Roland Goertz)稱,「doctor」一詞數世紀以來都是醫生專稱,憂慮醫療界大量自稱「doctor」的護士,將令病人對不同醫護人員的角色產生混淆,專業範疇失去清晰界線,亦擔心護士組織推動進修博士銜,以期爭取獨立執業,直接治療病人的權利,提高收入地位。
有醫生組織更推動立法限制使用「doctor」稱號。紐約州議會一項提案建議禁止任何學歷的護士公開自稱為「doctor」。亞利桑那、特拉華等州份已立法禁止護士、藥劑師等使用「doctor」稱號,除非他們即時表明本身的專業。
美國護士年薪中位數約8.6萬至9萬美元(約67萬至70.2萬)不等,約等於初級醫生的一半薪酬,主要擔任醫生的輔助角色,須經醫生指示或轉介下,病人才會接受其服務。近年醫護服務需求增加,醫生需與其他醫護人員分擔治療責任。
有醫生憂慮推動護士進修,最終對病人弊多於利。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院院長梅萊斯(Dr. Afaf I. Meleis)稱,擁有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護士臨牀護理表現分別不大,進修必要成疑。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弗拉黑爾(Erin Fraher)表示,護士修讀博士將耗費更多時間金錢,並會因學歷上升而要求更高薪金福利,令醫療成本增加,但無助改善病人護理水平。

子女唔like 家長勿陷fb攻防戰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e190c876-444d-4333-ab3b-6fc7e0a7de83-149514?ref=facebook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事事掌控子女的父母,被稱為「直升機家長」,他們在子女頭上盤旋,俯視監控子女一舉一動,近年他們多了一個好幫手:facebook。父母當然可在fb上add子女做「朋友」,但要遵守「朋友」身份,不要在社交網上父母上身,嘮嘮叨叨留言,否則勿怪年輕人作鳥獸散,對父母築起防範牆,甚至列父母入黑名單反擊。
家長與其把心思放在fb及社交網絡攻防戰上,不如多對子女給予信任,改善溝通。
家長與子女在fb出現矛盾,早已在外國呈現,美國公司AOL去年訪問1,000名家長及500名青少年,76%父母與子女是fb朋友,但29%青少年有意與父母虛擬絕交;英國公司OnePoll今年7月訪問2,000名英國家長,55%受訪家長利用fb追蹤子女活動,13%為防孩子拒絕交友邀請,轉經朋友帳號登入。
藉fb監控 青年抗拒過度介入
有公司更研發軟件協助父母監控子女fb,若子女fb出現異樣,例如毒品、暴力、自殺、性行為等相關信息,會即時通報父母。
相信不少香港父母也想利用社交網,了解子女生活,add子女成為朋友。惟年輕人長大過程中,希望擁有獨立空間,尤其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會抗拒家長過度介入。有外國年輕人更成立網站,向各地網民收集父母透過fb「干預」子女網上生活的例子,至今已收集逾300宗個案(見表),令家長成為被嘲笑對象。做子女的朋友不易,家長應處理與子女在網絡世界的關係?
若被子女拒絕做「朋友」怎麼辦?
孩子有數百個fb朋友,惟獨不願把家長列為朋友?父母大有被拒門外之感,更會生氣,但此時家長應想一想,是否與子女溝通出錯?是否過於「一言堂」,令子女不願意父母走入他們的網絡世界?
大量留言上載相片 易被封殺
遊樂場協會總發展主任溫立文提出,遇到此情況,顯示子女對雙方溝通模式不滿意,不願意接受監控,家長被拒絕後不應強求,反而應重新檢視溝通模式,避免高壓管治。
與子女已是「朋友」,哪些舉動要避免?
青少年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在網上做出令子女尷尬的舉動,例如公開上載令子女尷尬的相片,不停在子女fb牆上留言等。家長貿貿然加入子女與朋友間的公開對話,容易令年輕人感到不舒服及尷尬。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指,家長在子女牆上大量留言或給予大量like,雖動機出於關心或鼓勵,久而久之卻會被子女封殺,列入朋友黑名單,愈高齡的子女,愈不希望父母擠入他們朋輩網上空間。
子女把我「絕交」了,如何處理?
年輕人最初把父母列為「朋友」,顯示願意讓父母了解自己網絡世界,但子女若與父母絕交,可能是與父母大量留言等舉動有關,父母可直接與子女溝通,作出改善,但切忌用高壓方法,曾有一個例子是,一初中女生在fb稱會參加某活動,母親公開留言「唔畀去!」結果女生把母親趕出「朋友」列表,母親又強行要囡囡把她再列為「朋友」,最終囡囡表面配合,偷偷轉用另一戶口,何必呢?
忌高壓管治 最重要現實溝通
fb只是了解子女其中一個渠道,最重要是現實溝通。家長毋須把fb妖魔化,又或強求擠進子女網絡生活。不妨抱持開放態度,甚至可主動為年幼子女開立戶口,教導他們使用,大家遵守朋友遊戲規則,子女對父母自然不會有抗拒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