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中二生4萬現金校內豪派 另贈8部iPhone 換同學排隊叫「軒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8/4/lhvl.html
(明報)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大埔 恩主教書院一名中二學生上周在校內向同學派4萬元現金和8部iPhone,換取他人叫他一聲「軒哥」,務求在鍾情女生前揚威,作為追求異性的「彈藥」。「軒哥」派錢期間引來全校哄動,不少學生願以一句「軒哥」換取現金,但派錢活動隨即遭校方叫停。校長葉德明回應時承認有此事,「已交由訓導主任處理」。

祖母給4萬「買口野食」 派錢全校哄動

教育界近年十分關注「港童」現象,擔心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甚至過分提供物質生活扭曲下一代價值觀。多名教育學者均認為,事件中反映無論派錢者或收錢者,其「金錢」價值教育不足,以為金錢可作炫耀工具和換取別人的尊重,家長和學校有必要及時提供輔導(見另稿)。

事發上周四,當日在場目擊的中三生謝同學說,他午飯後回課室期間,見中二級走廊聚集了大批同學,細聽同學討論,知道有一名叫阿軒的中二學生,把祖母所給的4萬元「買口野食錢」,分成多疊100及500元帶回學校,並攜帶8部估計總值逾3萬元的iPhone手機向同學派發。他說,阿軒把錢逐張分發,每名向他領錢的同學要稱呼他「軒哥」。

謝同學說,大批同學聞風而至,他也曾嘗試排隊,直言「邊個有錢唔想要,個個都想要」,但事件很快被校方阻止,他只能失望而回。

同學料為追求女生炫耀

謝同學形容,派錢期間全校哄動,「全校學生都在不同樓層向下望,並在一樓集結,因過分張揚,很快便被校方揭發,在午飯完之前,兩個訓導老師收起了已派出的電話和錢,並叫阿軒去訓導處」。他相信有部分同學已「偷偷拿到錢」,而阿軒現時在校內已無人不曉。

有熟悉阿軒的同學表示,阿軒的錢是祖母給他的,但並不了解其家庭背景,平日阿軒在校內亦沒過分誇張的行為,只是偶爾會請同學吃東西,故對其派錢行為感突然。另一知情學生相信,阿軒為追求心儀的女同學,故在同學面前炫耀以獲取歡心。

校長承認事件 「已交訓導」

恩主教書院校長葉德明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知道有件咁嘅事,但有咩問題?我口地已經交咗畀訓導老師處理」,他拒絕透露校方會否處分學生。

有學生把當日派錢事件在網上傳開,有一名聲稱「排隊等派錢」的學生,上周六於網上討論區「踢爆」事件。事件發生至今已有逾300人留言,有學生表示「有拿到一百元」、有網民表示「我每日叫你10聲叫足8個月都得,好過返工」,也有網民批評「學生行為有問題」。

明報記者 鄭穎瑩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中大生發明「細菌硬碟」奪獎 1克大腸桿菌儲存90萬GB數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4/4/lfjh.html
(明報)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一般市民會透過電腦硬碟儲存資料,一班中大生則發揮創意,結合電子工程和基因研究等知識,成功以細菌的基因密碼作為儲存媒介,研發出利用極小量大腸桿菌儲存大量資料的「生化硬碟」,1克細菌容量足夠儲存超過3億張數碼相片或音樂。中大生發明在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基因機器設計大賽(iGEM),與其他11個亞洲地區參賽隊伍共同奪得金獎。

中大昨為奪獎學生舉行祝捷會,校長沈祖堯表示,醫生和學界普遍將大腸桿菌視為「該殺」的細菌,要以抗生素消滅,但學生運用想像力,將資訊植入細菌基因內,像儲存資料的記憶卡一樣,相信將來可應用於人類生活之中。

資料編成DNA注射入細菌基因

研究成功將文字等資料,透過電腦程式編碼和排序,再將資料編製成DNA基因密碼,再以注射方式植入細菌的基因中。只要透過基因排序洗牌,便可再以「算式解碼」取回資料。

其中一名獲獎學生、中大生命科學學部哲學博士二年級生余志承表示,透過新技術,1克細菌(約1000萬粒)可儲存多達90萬GB數據,相等於450個現有最大容量的2000GB硬碟。現階段研究未完成具體將細菌製成記憶硬碟的方法,研究隊伍會繼續嘗試將圖像資料放入細菌基因中。他表示,今次研究採用大腸桿菌,是由於該細菌相對上較安全,實驗期間沒有學生感染細菌。

學者:助基因食物加專利條碼

參與研究的11名學生,有4名學生參賽時只是一年級本科生,其中麥嘉欣坦言,由於研究需求的技術非書本知識,自己要花較多時間和決心閱讀科學家的研究報告,而團伍除了整個暑假專注研究,亦要花大量時間籌備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 發表研究及製作網頁,她坦言同學彼此獲益良多,明年會再次參賽。

負責帶隊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認為,今次學生的研究已達畢業生報告的水準,首次參賽又成功在130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績令人鼓舞。而當中創新的細菌加密技術,將來或可為基因改造食物加入專利條碼,保障食物安全。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河套高等教育區容4大學 基建成本百億 港大率先遞建議書



(明報)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港深兩地政府合作的落馬洲 河套區發展計劃昨同步展開公眾諮詢,初步擬定將河套區心臟地帶打造為高等學府與創新科技區,預留供1至4間大學發展,以容納2.4萬名學生,預計最快2013年動工,首批教育設施於2020年率先啟用,初步基建成本為100億元。本港多間大學表態支持,其中港大已率先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發展區佔地87公頃,劃分為三大地區,其中A、B區位於香港境內,港府將主力把可建樓面面積為120萬平方米的A區發展成5個功能區,當中核心地帶為高等教育區,會預留72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興建1至4間大學。規劃署 副署長凌嘉勤稱,兩地多間大學均對計劃感興趣,當局亦歡迎歐美高等學府參與。至於是設立新大學、現有大學分校或由兩地高等院校協辦專科學院,會交由公眾諮詢和兩地教育局再作研究。他強調預留面積已相當於1.2間香港大學 ,有需要時會靈活調配其他發展區域。

面積相當1.2間港大

河套區另一亮點是佔地33萬平方米的高新科技研發區,面積相當於科學園,會作高新科技研發與文化產業,預計可創造2.9萬個就業機會。

多間本港大學表態支持,港大發言人指有興趣在該區建設校區,認為任何有助校方擴闊校區的建議,均可助港大進一步發展教研工作。中大對計劃初步表示有興趣,指校園有臨近深圳 之便,可回應珠三角 地區對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的需求;科大稱會積極研究,認為規劃有助本港高等教育和科技的長遠發展;理大 亦指有意參與。

凌嘉勤透露,曾有意見把河套區發展成產品加工或商業展銷區,惟面對全球競爭,兩地最需要高知識型人才而非廉價勞工,香港可善用教育優勢,兩地合作培訓人才。

諮詢兩個月 最快2013年動工

相鄰的B區主要為河套區提供對外連接道路,會研究把沿路地區與A區的商業區闢作餐廳、銀行、酒店等,以供附近區域的人口使用。位處深圳皇崗口岸的C區已預留土地作科技文化與信息交流區,現有居住區亦會照顧A區人口的住屋需要,長遠會興建兩個車站連接深圳鐵路網,並縮減貨運功能。

河套區原屬深圳市範圍,經深圳河改道後納入香港範圍,深港分擁業權和管轄權。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廖振新表示,道路、污水系統等基建成本預算為100億元,至於兩地如何攤分基建成本和整個計劃的工程費用則有待研究。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為期兩個月至明年1月22日,其間將在兩地舉辦公眾論壇,蒐集初步意見,其後將公布具體設計並作第二階段諮詢,期望最快2013年動工,2020年首批教育設施率先啟用。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直資10年 學校變金礦

(明報)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直資學校政策源自90年代,原意是發展一個強大的私校網絡,使學校種類更多元化。至2000年代,前教統局 局長李國章 及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 推出教育改革,更加速更多中學轉成直資。不過,教育局對直資的監察遠較津貼中學寬鬆,使學校頓成辦學團體的「金礦」。

審計報告指出,直資政策可追溯至1988年的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1990年正式落實,以促進學校多元。不過,資深教育界人士透露,回歸前只有左派學校(如福建中學、培僑書院等)及平民私校(伯裘書院等)能納入政府資助行列,未能建立強大的直資系統。

不過,在2000年至06年任職教統局局長的李國章及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的羅范椒芬,共同推出教育改革,教育界立法會 議員張文光 表示,當年羅范椒芬為教育改革,為了下放校長管理權力,向傳統名校促銷直資,包括開放收生、學費調整的大權。

教育局對直資的監管相對寬鬆,直資學校一方面可獲政府以按學生人頭方式資助,每名學生資助額由2.8萬至5.6萬元不等,另外可向學生收取學費。此外,學校更可自決以英語教學,甚至籌款興建宿舍等。由於財政管理具自由度,亦不受近年殺校影響,吸引不少學校轉型直資。局方一般只要求學校交代帳目,但甚少對違規問題重罰。

張文光表示,直資中學的問題10年也不能糾正,他警告,直資學校問題尚未完全暴露,並批評「政府有何理由批出直資學校資格8年,容許該校不用簽約,實在匪夷所思」。

真道購物業 招呼內地校長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18/4/lbk8.html
(明報)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15:45
直資學校將軍澳 真道書院被審計署 揭發,動用1000萬元購入3項物業,並用15萬元,招呼1000名內地校長來港。

審計署的報告指出,枋方未有獲校董會同意,用15萬元招呼1000名內地校長,來港交流,並沒有經公開招聘程序,聘請36名員工。

真道書院今早在早會上,派出主任向學生承認,學校為外籍老師提供宿舍,沒有違法,他們將派家長信,向家長解釋。他們亦會發出聲明解釋詳情。

有學生家長今早表示,希望學費最好能用於學生身上。

(即時新聞)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直資名校倘不縮班 2/3官津校「二殺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8/4/l5ea.html
(明報)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中學適齡學童下降所引致的縮班殺校問題。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指出,若直資學校及全港三分之一官津名校不自願減班,全港其餘三分之二的官津學校在2016年將會「兩間只能活一間」。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教育局藉人口下降的契機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議員促推中學小班

陳維安表示,2009至2016學年,中一新生人數將大減2.1萬人,由7.5萬人跌至5.4萬人,扣除直資及私校後,若所有官津學校一同承擔學生人口下跌的壓力,2016年將可保住三分之二學校;但若全港官津學校中,有三分之一受歡迎學校置身事外,餘下的三分之二中學,在2016年只能保住其中49%,即兩間學校只能活一間。

會上多名議員均要求教育局把握人口下跌的機會,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其中公民黨 余若薇 質疑,過往教育局曾誇大小學推行小班的經費,認為教育局長孫明揚 早前指中學改行小班需要400億元是「廢話」,要求對方收回言論。

出席會議的教育局長孫明揚回應稱,不會收回有關言論,並反駁指政府推行政策屬行政主導,當年小學推行小班是由特首曾蔭權 親自拍板決定,教育局負責執行。他又指政府需按事情輕重緩急來推行不同政策,現階段會先透過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解決部分中學殺校問題。

直資名校倘不縮班 2/3官津校「二殺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8/4/l5ea.html
(明報)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中學適齡學童下降所引致的縮班殺校問題。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指出,若直資學校及全港三分之一官津名校不自願減班,全港其餘三分之二的官津學校在2016年將會「兩間只能活一間」。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教育局藉人口下降的契機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議員促推中學小班

陳維安表示,2009至2016學年,中一新生人數將大減2.1萬人,由7.5萬人跌至5.4萬人,扣除直資及私校後,若所有官津學校一同承擔學生人口下跌的壓力,2016年將可保住三分之二學校;但若全港官津學校中,有三分之一受歡迎學校置身事外,餘下的三分之二中學,在2016年只能保住其中49%,即兩間學校只能活一間。

會上多名議員均要求教育局把握人口下跌的機會,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其中公民黨 余若薇 質疑,過往教育局曾誇大小學推行小班的經費,認為教育局長孫明揚 早前指中學改行小班需要400億元是「廢話」,要求對方收回言論。

出席會議的教育局長孫明揚回應稱,不會收回有關言論,並反駁指政府推行政策屬行政主導,當年小學推行小班是由特首曾蔭權 親自拍板決定,教育局負責執行。他又指政府需按事情輕重緩急來推行不同政策,現階段會先透過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解決部分中學殺校問題。

浸大十年大計 「叮走」欠佳講師

學府風——
浸大十年大計 「叮走」欠佳講師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128636§ion_name=wtt&kw=49
2010-11-08
一直以來,大學講師、教授要升職,除教學優異外,論文和研究數量也非常重要,故不少講師、教授在教學之餘,也要在其研究的範疇有所表現。早前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公佈十年發展大計,其中一項就是檢討教師評核機制,包括建議晉升教學優異的講師,但同時引入評估方法,「叮走」持續表現不理想的講師。

陳新滋提到,由於過往多側重講師的研究成果,間接減少了部份教學優異講師的晉升機會。為了不想有「漏網之魚」,浸大計劃嘉許三至四位教學表現優異、研究水平中等的講師。陳新滋更希望借鏡台灣的清華大學,凡連續三年奪獎的講師,可直接晉升為講座教授。

更新教員「賞罰」機制

除表揚優秀講師,對於教學表現不理想的講師,會先由優異講師協助觀課,提出建議,並給予一年時間改善,若發現有關講師的教學表現沒有改進,則「無得留低」。陳新滋稱,中學教師教不好,學生只可「聽天由命」,但到了大學則不可能再有同樣情況,每科質素均須得到保證,以便維持良好的教學水平,但強調不會「殺錯良民」。




效仁問過浸大職工會主席李建賢,他認同校長提出的改善方向,認為是適當時候推行,但要諮詢持份者意見。「講師或教授本來主力研究,大多未有接受教學訓練,並不是專做『棟篤笑』,但若講師上課時自說自話,或極力搞笑引起學生注意也不健康,因此校方須提供指引及支援,以免講師無所適從。」

職工會:須定清晰指標

李建賢又跟袁效仁講,校方在「賞罰」的條文中,須設定清晰指標,不同學科或學系,應有不同彈性處理,即使被評定表現不理想的講師,也可轉教其他部門、多讓他們接觸研究或行政工作,不能「兩黃一紅」便「出局離場」。「校方不應一刀切處理,應先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及檢視其他處理辦法。」

袁效仁覺得有賞有罰是合理機制,有獎賞才有推動力做得更好;至於罰則,希望浸大可以加強與教職員聯繫,增加透明度,落實推行時才能獲教職員認同。

袁效仁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中學引入軟件 抄功課現形 理大讓10校試用 遏歪風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5/4/l3rq.html
(明報)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通識教育科要求學生做專題探究,但學生只需上網將資料「剪下再貼上」即可濫竽充數交功課,令教師防不勝防。理工大學 計劃向中學引入大學使用的防抄襲電腦軟件,軟件會以不同顏色顯示學生的抄襲程度,最快明年初讓10所中學試用,若效果理想將推廣至全港中學,預計每名學生每年所需費用不多於5元,希望遏止中學生「抄功課」歪風。

負責計劃的理大 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課程主任梁志堅表示,大學自04年起引入防抄襲電腦軟件,「只要將功課上載到系統,透過系統搜尋引擎,功課內抄襲部分即無所遁形,連資料出處的網址都會一併顯示,並會以不同顏色顯示抄襲程度」。

大學功課相似度10至20%

系統亦會分析學生整份功課與網上資料「相似度」。梁志堅透露,過往網上資訊太多,即使教授對功課內容有所懷疑,也無法斷定學生抄功課,引入系統後,學系曾將舊生功課上載系統分析,「發現平均每份功課有10至20%相似,嚴重者多達一半內容相似,甚至有學生抄襲舊生的功課」。

曾於中學執教的理大副校長特別助理尹志強表示,現時中學教師亦面對同樣難題,「以通識科為例,學生只需上網搜索,然後將資料湊合成功課即可,但他們在過程中毫無得著」,因此理大計劃將軟件引入中學,協助中學教師解決學生上網抄功課的問題。

教導學生融會資料 非抄襲

理大將於明年初推出先導計劃,為10所中學約40名教師提供培訓,教他們使用防抄襲軟件及試用一個學期。同時理大會申請優質教育基金,購買防抄襲軟件的使用權供全港學校使用,預計每年需要百多萬元,若以學生人頭計算,每名學生每年所需費用不多於5元。

梁志堅強調,將防抄襲系統引入中學,並非要捉拿所有抄功課和抄網上資料的學生,「是為學生提供藉口,向借功課抄襲的同學說不,扭轉學生抄功課的歪風」。另外,他希望中學教師能透過軟件,鼓勵學生將資料融會貫通,並教他們正確引用資料方法,提升學 生尊重知識產權的概念。